竹的地下莖(俗稱竹鞭)是橫著生長的,中間稍空,也有節(jié)并且多而密,在節(jié)上長著許多須根和芽。一些芽發(fā)育成為竹筍鉆出地面長成竹子,另一些芽并不長出地面,而是橫著生長,發(fā)育成新的地下莖。因此,竹子都是成片成林的生長。嫩的地下莖和竹筍可以食用。
竹子花是像稻穗一樣的花朵,不同種類的竹子的花顏色是不同的,不過主色都為黃,綠色,白色,有的配有紅色,粉色等。但由于是風媒花,都不會太鮮艷的。每朵花,都有3枝雄蕊和一枝隱藏在花朵內的雌蕊,當雄蕊的花粉落到雌蕊的柱頭上,就能形成種子,經(jīng)繁殖,就能長出新的竹子。開花后竹子的竹干和竹葉則都會枯黃。
竹瀝:是將竹竿劈開,經(jīng)火炙,收集兩端滴出的竹汁。《本草綱目》記載:“竹瀝氣味甘、大寒、。主治:暴中風風痹,胸中大熱,止煩悶,消渴,勞復?!苯瘜W分析證明:竹瀝含有十多種氨基酸、葡萄糖、果糖、蔗糖以及愈傷木酚,甲酚、甲酸、乙酸、苯甲酸等多種化學成分。藥理試驗證明,竹瀝確實具有鎮(zhèn)咳祛痰功效。
竹實:竹開花后結實如麥,皮青色,內含竹米,味甜。《廣志》記載:“實可服食”?!侗静菥V目》:“竹實通神明,輕身”?!侗静菥V目拾遺》:“下積如神”(注:治)。近代研究證明,竹實的營養(yǎng)成分與水稻、麥、玉米相似,除富含淀粉、蛋白質、脂肪之外,還含有18種氨基酸,是一種可開發(fā)的藥膳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