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粗細對比,是指在構圖的過程中,所使用的色彩以及由色彩組成圖案,而形成的一種風格而言。在書畫作品中我們知道有工筆和寫意之說,或工筆與寫意同出現在一個畫面上(如同國畫大師齊白石的白菜與蟈蟈的畫一般),這種風格在包裝構圖中,是一些包裝時常利用的表現手法。對于這種粗細對比,有些是主體圖案與陪襯圖案對比;有些是中心圖案與背景圖案的對比;有的是一連粗獷如風掃殘云,而另一邊則精美的細若游絲;有些以狂草的書法取代圖案,這在一些酒類和食品類包裝中都能隨時隨地見到。如思念牌水餃和飄柔牌的洗發(fā)露就是這樣的。
構圖技巧中的中西對比:
這種對比往往在一外包裝設計的畫面中利用西洋畫的卡通手法和中國傳統(tǒng)手法的結合或中國漢學藝術和英文的結合。以及畫面上直接以寫實的手法把西方人的照片或某個畫面突出表現在包裝圖案上,這種表現形式,也是一種常見的借鑒方法,這在兒童用品上、女式襪上、服裝上或化妝品上的包裝常常出現。
精彩的創(chuàng)意點子令人眼睛一亮,印象深刻,但正確的訴求才會改變人的態(tài)度,影響人的行為。比如在做服裝畫冊時,高明的模特要利用身體語言盡量表現設計師的盡心制作,但千萬忌諱讓自己的高明條件掩蓋了服飾的風采,否則很容易將讀者的注意力吸引到模特的身材上而忘卻了服裝才是真正的主角,再好的創(chuàng)意如不能有效的傳達信息,那都是違背專業(yè)精神的。
不管什么樣的畫冊創(chuàng)意,一定要以讀者為導向。畫冊是做給讀者看的,是為了達成一定的目標,為了促進市場運作,既不是為了取悅廣告獎的評審,也不是為了讓別人典藏,更不是為了讓創(chuàng)作者自鳴得意。創(chuàng)意人員需要極為深刻地揣摩目標對象的心態(tài),創(chuàng)意才容易引起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