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墨榮氏等用槐耳沖劑原發(fā)性肝癌,結果顯示治后一年生存率有顯著提高,與促使帶瘤動物生命延長的實驗結果相符合。并提示,該藥對早期病例,療效較為顯著。期間,無明顯毒副反應,提示該藥臨床應用可靠。
槐耳的各家論述 1、《藥性論》:能治風,破血,益力。 2、《唐本草》:主五痔,心痛,女人陰中癢痛。 3、《本草圖經(jīng)》:治大便血及五痔、脫肛等。
槐耳的藥用選方 1、治腸痔下血:槐樹上木耳,為末,飲服方寸匕,日三服。 2、治大腸風毒,下血不止:槐耳二兩,干漆一兩。上藥搗細羅為散。每于食前,以溫酒調(diào)下一錢。 3、治婦人漏下,淋瀝不絕:槐蛾不以多少,燒灰,細研為散。每服二錢匕,溫酒調(diào)下,食前。 4、治月水不斷,勞損黃瘦,暫止復發(fā),小勞輒劇者:槐鵝、赤石脂各一兩。為末。食前熱酒服二錢。桑黃亦可。 5、治產(chǎn)后血疼欲死者:槐雞半兩。為末,酒濃煎,飲服。 6、治蛔蟲心痛:槐上木耳末,如棗大,正發(fā)和水服,若不止,飲熱水一升。
槐栓菌子實體無柄,菌蓋半圓形,常呈覆瓦狀,木栓質,棕褐色,近光滑,有少數(shù)環(huán)紋,(2.5-7)cm×(3-4)cm,菌肉黃白色,干后有香味,厚4-300mm,菌管長約5mm,壁厚而光整,孔口黃白色,多角形,每1mm間5-6個,孢子無色,光滑,孢子印白色,常有囊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