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印刷大宗的產品,印刷中應適時對膠輥進行清洗,使滯留在膠輥上的紙塵、雜質得以清除,以保證油墨的均勻傳遞,防止印刷色差的產生。另一方面,應調整好墨輥與串墨鐵輥的接觸位置,一般自動印刷機設有幾組的串墨裝置,以實現(xiàn)均勻的輸墨。
膠印機輸墨部分的各墨輥基本采用一軟一硬的配合模式,輥間的壓力調整過大時,硬輥(竄里輥)與軟輥(著墨輥、勻墨輥)之間發(fā)生嚴重的擠壓,軟輥在壓力作用下,接觸面產生下陷而兩側微鼓影響油墨轉移從而產生“條杠”,或者竄墨輥換向時間與滾簡運轉不配合時,竄墨輥的竄動影響墨輥上的墨量而產生“條杠”。解決方法:按規(guī)范順序安裝各輥工作位置,準確調整各輥與竄墨輥的壓力,壓跡寬度約為3-5mm,竄墨輥的每次換向應在滾筒空擋時間內完成。
滾筒間壓力調整不當。膠印機的滾筒通過相對擠壓來完成印刷,在滾筒滾壓過程中,相對應的兩個滾筒周而復始的由工作面(圖文接觸面)轉到空擋,再由空擋轉到工作面,兩次轉換使負載突變而產生沖擊。這種沖擊造成印刷圖文接觸面瞬時壓力變化及相對滑移,從而出現(xiàn)“ 條杠”。
印版版面水份的控制要嚴格。一般理論上講,油墨與水混在一起就成為乳化狀態(tài),油墨中的含水量不能超過30%的乳化值,超過的乳化值,油墨色相會變淡,印下來的圖文不容易干燥,紙張背面會臟,導致印后的紙張伸長而造成套印上的不準等。所以一個機臺上的人員,要掌握好開印時水斗溶液在版面上的用量,既不能太小,又不能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