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囊殼:在子座頂部,黑褐色,殼口突出,具稍尖的不育頂部,基部幼時具絨毛,成熟后絨毛脫落;子囊圓柱狀,無色,具線狀開口,內(nèi)含2個子囊孢子,大小為(175-)190-305(-312)微米×(7.5-)7.8-9.5(-10)微米。孢子:子囊孢子線狀,無色,薄壁,成熟后多分隔,大小為(118-)120-262(-270)微米×(4.5-)5-6(-6.5)微米,平均長L=204微米,平均寬W=5.46微米,長寬比Q=37.3(n=30/1)。
子實體:子座一年生,棍棒狀,新鮮時革質(zhì),無特殊氣味,基部淺黃色,中部黃褐色,頂部黑褐色,內(nèi)部白色,干后木栓質(zhì),外部灰褐色至黑褐色,光滑至略粗糙,內(nèi)部白色,長可達6厘米,直徑可達2毫米。子座:子座菌絲無色,厚壁,頻繁分隔,偶爾分枝,規(guī)則排列,直徑通常為3-6微米,有時膨脹可達12微米。
冬蟲夏草是中國特有的中藥材,它與人參、鹿茸并列為三大補品,中國古代中醫(yī)藥典籍中都有記載。功能與主治為:甘,平。益肺、止血化痰。用于腎虛精虧,陽痿遺精,腰膝酸痛,久咳虛喘,勞嗽咯血。冬蟲夏草被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大型卷》種,保護級別為易危(VU)。
本品由蟲體及從頭部長出的子座組成。蟲體似蠶,長3-5cm,直徑3-8mm,表面深棕黃色至黃棕色,有環(huán)紋20-30個,近頭部的環(huán)紋較細;頭部紅棕色,足8對,中部4對較明顯;質(zhì)脆,易折斷,斷面略平坦,淡黃白色。子座單生,細長圓杜形,長4-7cm,直徑約3mm;求面深棕色至棕褐色,有細縱皺紋,上部稍膨大,頭部與柄無明顯區(qū)別;質(zhì)柔韌,斷面類白色。氣微腥,味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