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家具主要分為兩類:
1、有價值的舊式家具,主要指的是明代至清代四五百年間制作的家具,這個時期是中國傳統(tǒng)家具制作的頂峰時代。這部分家具已具有了文物價值,因而價格不菲。因為原材料奇缺,從民間收購到的舊家具越來越少,賣一件少一件,因而舊式家具是只漲不跌。
2、仿明清家具,是現(xiàn)代的技術工人繼承了明清以來家具制作工藝生產和銷售的家具,不過這樣的古典家具也是用上好的材料制作的,因而價格也很貴。
對家具價值普遍存在的一個認識誤區(qū)是,它的價值取決于木料。許多藏家認為,只要是黃花梨、紫檀的家具就能升值,不管多貴也可以買,這就是典型的 “唯材質論”。其實,對家具而言,木料只是藝術載體,就如雕塑用的石膏、畫畫用的紙。再好的紙,如果用它寫了一筆俗字,就只是廢紙一張。沒有藝術水準的家具,只能停留在使用層面,并不具備藝術品升值的潛力。
性潤
即:一是指油性好,材質堅而不腐,剛中有柔,紫檀、黃花梨材質的雕刻性能特好,正如馬未都先生所說“橫”雕刻時即使將木纖維切斷,雕件也不會斷裂,這就為木雕藝人施展才華技藝提供了舞臺(物質條件)。仙游和東陽的木雕大師利用紫檀和黃花梨雕刻人物、花鳥、珍禽異獸毫發(fā)畢現(xiàn),“妙”。正因為材質油潤、柔韌、雕刻的作品能保持數(shù)百年不變形、不斷裂、不朽不腐。二是指晶瑩剔透、珠圓玉潤。即用“老紅木”制成的家具經過研磨、拋光處理后能產生若隱若顯、透明或半透明的熒光效應,像綢緞如琥珀美玉般瑩潤,打磨后可不上漆,手感潤滑細膩如嬰兒肌膚,把玩后很快形成包漿,滋潤可愛。
天然與淳樸:我國古代家居裝飾,在用材上講究的是優(yōu)良木質;在裝飾工藝上,其內容均取自大自然的萬物,如花鳥魚蟲、飛禽走獸、山水樹木、天上人間,將豐富的想象與美好的寓意貫穿其中。如清代家居派出現(xiàn)蝙蝠、梅花鹿、怪獸與喜鵲,旨在取其諧音。而在對人物的刻畫上,又常常是個個面帶笑容,反映出中華民族百折不撓、樂觀向上的一種精神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