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主要分兩種形式,一是“高青”,二是“平地青”。高青是將青掛在上空。青草獅是舞獅者用牙咬住獅頭,以高超的輕功,縱身躍上高空,舞獅者用手將菜頭拉斷之后,放口中,下地后將菜葉吐向觀眾,將菜頭用領謝貼紅紙包好送還主家。
而斗牛獅就要用人以疊羅漢的形式取之。如四層人以上的,層要用12人,用藤牌加木棍搭好;第二層用八人;第三層用三人,一個藤牌,背靠背成一圓圈;獅子即是第四層,如還夠不著,還再上一人登上肩而采青,另外還要搭架步級,獅子逐級舞上,登上高層之后,整個形態(tài)如寶塔。寶塔是佛家的術語,獅子又源于佛教,故稱疊寶塔者為“羅漢”,整個疊人梯的過程,稱為“疊羅漢”。在獅子吐青(帶有把發(fā)財?shù)囊庠阜纸o大眾之意)之時,不但鑼鼓喧天,還吹起海螺,其聲勢壯觀,觀眾亦為之歡呼。
舞斗牛獅,不論武術,單就這一疊羅漢就難度較大,故斗牛獅搶青不如青草獅快,但其合眾人之力,且能高空舞獅打花頭,亦可稱為一絕。故斗牛獅在額上同樣畫一“王”字,同樣稱為獅中。
舊時連州的醒獅搶高青,是以木架搭成一平臺,獅子在上面表演入睡、醒、搔首等動作,故稱“大頭狗”。
平地青:主家將“青”放在平地上。平地青分動物青、靜物青、文學典故青等形式。
舞獅演出的姿勢是什么樣的1、站姿要求引獅員的右腳尖朝外擺大致度,左腳緊靠右腳內側的二分之處成字步站立.挺胸收腹,烈手拿引獅球放在身體的腹部右側上身稍微側韓人概度,豐體朝向前方,般眼平視而有神。其中在站姿中還有正立倒立之分,其止立這個動作在乎地和塔貞都有表演,而倒立則主要是在塔頂才拿出來的絕活見下幽、圈。
2、弓步艷球:要求井步列時把引獅球上舉,左腳或右腳向出左或者右邁一步,邁出的這只腳要劇膝,大腿與地面成水平.另外一只腳挺膝伸直腳尖稍加內扣.上身隨著邁出的那只腳往外轉動?般手或者單手拿著引獅球在身體的左側或者臺側,稍稍高于頭頂,此時引獅員一定要目視前方、挺胸抬頭、立腰抱球、轉頭等動作都要同時完成。
3、馬步探球、以左腳為例,并步同時把引獅球上舉,左腳向左前方邁出早、馬步狀態(tài)然后左手拿著引獅球向前方、左方或右方做一些逗引的動作,手腕環(huán)繞轉動另一只手做些配臺動作即可,一般左臂側上舉,掌心向上,眼睛跟著引斯球的路線,此時上身一定要挺胸立腰,手腕的活動耍靈活自如,重心偏左,動作平穩(wěn)有力。臺刪反之即可。
舞獅演出的時候都有點睛的環(huán)節(jié),下面舞獅就點睛統(tǒng)計出以下幾個細節(jié)和知識點一、古代和現(xiàn)代舞獅點睛的區(qū)別
1、在古代舞獅只有在重大的節(jié)日上才會表演,比如春節(jié),端午,元宵節(jié)等,只是后來才慢慢演變成現(xiàn)代的商演2、在古代舞獅表演前都要沐浴更衣,戒草吃素三天才可以進行表演,是一個很神圣的事情,并且點睛的人要求非富即貴,要么是一方財主,要么是達官貴人。
3、現(xiàn)代只要是喜慶的日子都可以請舞獅表演,婚禮、開業(yè)、慶典、喬遷等等,點睛的人一般就是企業(yè)領導,或者當?shù)氐恼賳T。
二、點睛前需要準備什么
每個地方的點睛儀式有一定區(qū)別,比如海南福建人可能會要求燒香,拜財神,這種情況都是自備道具,常規(guī)的點睛都是團隊準備好的,毛筆、朱砂、托盤。
三、點睛寓意
點睛的寓意跟一句成語很像,畫龍點睛,只有點睛的舞獅才是完整的儀式,,就是把朱砂涂抹到獅子的眼睛上,象征著給予生命,也是吉祥的意思
舞獅的顏色常見的有紅黃兩種,其實隨時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顏色的舞獅也隨之而來了,也被賦予不同顏色不同所代表的寓意,下面我們就告訴大家這幾種不同顏色的舞獅所代表的意思
一、代表的人物形象
傳統(tǒng)的南師分劉關張三種即劉備、關羽、張飛。各自代表的顏色為黃色一劉備、紅色一關羽、黑色張飛。
二、代表的祝福
1、白須獅舞法幅度不寬,花色品種不多,但沉著剛健,威嚴有力,民間稱為“劉備獅”代表貴氣,祥和。
2、黑須紅面獅,人稱“關公獅”,舞姿勇猛而雄偉,氣概非凡,關羽獅,關羽是武財神,代表財富3、灰白胡須獅,動作粗擴好戰(zhàn),俗稱“張飛獅”代表霸氣,勇敢。
三、別分代表的類型
1、劉備獅和關羽獅是文獅,一般都用在喜慶祝賀表演之用,文獅一般是以戲耍為主這類文獅擅長表演各種風趣討喜的動作,比如舔毛、抓耳朵、打滾以及戲球等等。
2、張飛獅是武獅,也就是比賽踢館挑戰(zhàn)之用,而且敢舞張飛獅一般都是技術流的醒獅達人,武獅比較擅長耍弄技巧,如踩球、過曉蹺板,有的甚至是表演武功,例如走梅花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