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籍的紙張,多采用天然原料的手工制紙,而現(xiàn)今通用的化學膠水、 化學漿糊及玻璃膠紙對中國式紙張具有極強的腐蝕力,一般不隔多時,便會使紙張變質(zhì)黃脆,觸手即碎,故而絕不可用。正確方法應為采用天然面粉漿糊,調(diào)以麝香、花椒,可達到修復與避蟲雙重功能。如果藏家一時無法具備以上條件,也應寧可暫時不修,待請到行家里手,再行修復,絕不可倉促濫修,加厄典籍。
許多民國版本的拓片、字帖、紙墨拓工皆屬精良,可版面之上卻是黃斑累累,令人扼腕。這是因為民國時期的一些書賈作坊,貪求省惜工料費用,采用了一種叫作“油光紙”的紙張(當時流行的一種廉價的西式工業(yè)法制紙),作為字帖的襯紙。由于西式紙酸堿性不合量,具有一定腐蝕力,以致許多民國舊帖慘遭“黃斑之厄”。這一遺憾,也使得當今的古籍藏家得出了一條教訓,即:中國古籍必須遠離一切西式紙張,二者隔離,方為上策。
畫框——框出美麗的家,進家門,如果面對你的是空蕩蕩的墻面,不免讓人覺得索然無味。在家中掛一幅精美的畫,能起到強烈的裝飾、美化作用。墻面上掛恰到好處的畫,能改變墻壁的空蕩感,營造室內(nèi)環(huán)境的氣氛。除了選擇什么樣的畫很有講究以外,用何種質(zhì)地的畫框也很重要。
一類是印刷品裝飾畫,是由出版商從畫家的作品中選出的作品,限量出版的畫作;一類是實物裝裱裝飾畫,以一些實物作為裝裱內(nèi)容,如中國傳統(tǒng)刀幣、玉器或瓷器用畫框裝裱起來;還有一類是手繪作品裝飾畫,藝術(shù)價值很高,具有收藏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