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蟲夏草是中國特有的中藥材,它與人參、鹿茸并列為三大補品,中國古代中醫(yī)藥典籍中都有記載。始載于《本草從新》,據載:“冬蟲夏草,四川嘉定府所產者,云南、貴州所產者次之。冬在土中,身活如老蠶,有毛能動,至夏則毛出土上,連身俱化為草”。《本草綱目拾遺》云:“出四川江油縣化坪,夏為草冬為蟲”。在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成書的《本草備要》中也有冬蟲夏覃的論述:“冬蟲夏草,甘平。保肺益腎,止血化痰。”
冬蟲夏草多生于海拔3000-4000米的高寒山區(qū),主要生于草原、河谷、草叢的土壤中。在中國主要分布于西藏、青海、甘肅、四川、貴州、云南等?。ㄗ灾螀^(qū))的高寒地帶和雪山草原。冬蟲夏草的分布與海拔、氣候、溫度、濕度、光照、土壤、植被等關系密切,其中又以降雨量和溫度影響。
藥理作用:①免疫調節(jié),蟲草多糖具有雙向性調節(jié)作用;②鎮(zhèn)咳、祛痰和平喘,冬蟲夏草、蟲草菌舒張支氣管作用明顯;③樣作用,調節(jié)恢復試驗雄鼠的性功能紊亂;④抗腫瘤,冬蟲夏草對小鼠肺癌的原發(fā)灶和自發(fā)性肺轉移、淋巴瘤有抑制作用。另有、抗腫瘤、抗疲勞、抗衰老、抗心肌缺血、保護腎等作用。
冬蟲夏草的人工栽培方法,大多屬于半人工栽培方法,即在蟲草的天然生存環(huán)境集中較大蟲口,通過自然感染的方式來獲得蟲草子實體的方法。這時如采用人工噴灑菌液的有效方法,可增加子實體生產量。
栽培季節(jié):野外栽培:1年內可分春季與秋季兩季栽培,春季于5-6月,秋季在9-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