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蟲夏草(學(xué)名:Ophiocordyceps sinensis (Berk.) G.H. Sung, J.M.Sung, Hywel-Jones & Spatafora)是線蟲草科、線蟲草屬。子座一年生,棍棒狀,新鮮時革質(zhì),基部淺黃色,中部黃褐色,頂部黑褐色,長可達6厘米,直徑可達2毫米;子座菌絲無色,厚壁,頻繁分隔,偶爾分枝;子囊孢子線狀,無色,薄壁,成熟后多分隔,大小為(118-)120-262(-270)微米×(4.5-)5-6(-6.5)微米。該菌可以與蝙蝠蛾幼蟲形成復(fù)合體。
每年的8月下旬開始,冬蟲夏草的寄主蝙蝠蛾幼蟲遇到借助風(fēng)力或雨水傳播的冬蟲夏草子囊孢子,在環(huán)境條件適宜時被侵染,被侵染幼蟲行動遲緩,10月份2–9℃時爬至近地表處死亡呈僵蟲。冬蟲夏草菌吸收蟲體營養(yǎng)進行生長繁殖致使蟲體內(nèi)長滿菌絲繼而形成子座。11月至次年2月份,地溫極低,子座生長非常緩慢甚至停止生長;
5月,溫度升至4–10℃,土壤解凍,僵蟲體表長出菌絲并與土壤黏結(jié)成一層膜皮,子實體迅速向上生長至20–50毫米的棒狀子實體,露出地面;6–7月中下旬,子實體頭部逐漸膨大,子囊孢子在適宜的溫濕度、光照下成熟并彈射出來,此時,地下僵蟲腐爛,子實體空心,擴散出來的孢子借助風(fēng)、水再去感染蝙蝠蛾幼蟲。天然狀態(tài)下,冬蟲夏草完成無性和有性世代需要約3年的時間。
冬蟲夏草化學(xué)成分為:①核苷酸:蟲草素、腺苷、尿嘧啶等;②蟲草多糖:D甘露醇(蟲草酸);③甾醇類:麥角甾醇、膽甾醇等;另含粗蛋白、脂肪及脂肪酸、維生素B12等。蟲草多糖具有免疫調(diào)節(jié)、降低血糖、抗腫瘤等作用;蟲草素等核苷酸成分具有、抗腫瘤作用。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