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一個長久的保藏方式——喝進肚中。茅臺前董事長、國酒大師季克良老先生說過“茅臺酒的保存方法是裝到肚子里”。雖然帶著開玩笑的成分,但也能看得出來,開瓶后的茅臺酒保存不易。所以如果茅友喜歡一個人吃飯、閑情時小酌兩口,可以選擇更小規(guī)格的產(chǎn)品(50ml的條茅、小的茅臺機場紀念酒等)。 如果實在喝不完一瓶,自己又嘴饞,那就一定要保存好已經(jīng)打開的茅臺酒。不然,口感全無,也影響興致。
作為流通品,自然有它的流通渠道,茅臺酒官方的渠道基本處于癱瘓,全年售罄狀態(tài)。煙酒這些特殊納稅大戶,國家不會讓它們像其它物品一樣可以自由流通,普通人想買基本只有兩個途徑,一是去茅臺鎮(zhèn)機場,人肉帶回來兩瓶;二是花錢在黃牛那里買貴的。同樣,你家里有存酒的,或者是別人送禮送的,或者家里老人留下來的,這兩種情況是常見的,認識一個在北京漂著的長春人,他爺爺是個老干部,八幾年的茅臺酒留了幾大箱子,后來靠著這幾箱在北京買了房。假如你自己不喝酒或者想把酒變現(xiàn),一定要去正規(guī)的回收鋪靠譜。
拔頭類假茅臺鑒定 業(yè)內(nèi)專家表示,拔頭酒主要是采用真膠帽+真瓶身,從膠帽和瓶子是看不出端倪,這時候只能通過膠帽縫合狀態(tài)來判斷。用眼看手摸,是否平滑。 茅臺酒真膠帽的線條、收尾會自然縫合,外觀平整,觸感柔軟;拔頭酒線條、收尾用膠水粘合,外觀有褶皺,觸感較硬。
茅臺酒回收之紅皮茅臺酒、白皮茅臺酒、黑標茅臺酒,詳細介紹:
“紅皮”和“白皮”茅臺,是近三十年老茅臺瓶蓋膠帽的特征,市場上流通正盛。
“紅皮”指的是瓶蓋外紅色塑料封膜(現(xiàn)在叫紅膠帽)。但實際上,它專指1987~1996年間出廠的茅臺酒,也就是“鐵蓋茅臺”。
“鐵蓋”茅臺采用鋁制防扭斷瓶蓋,不同于以往的塑料蓋或塑蓋木塞,故俗稱為“鐵蓋”。
鐵蓋和紅皮不同之處在于:茅臺酒使用鐵蓋的時間早可以追溯到1985年,出口國外的飛天茅臺酒率先換裝,使用了鐵蓋。而主打國內(nèi)市場的五星茅臺酒,則在1986年12月底開始,使用鐵蓋。
我們常說的“紅皮”茅臺,大多指的是1992年-1996年出廠的五星茅臺酒。一句話總結(jié)就是:紅皮之下,皆為鐵蓋。
從1987年起,出口和內(nèi)銷的茅臺酒已經(jīng)全部完成換裝,進入鐵蓋時代。比起原來的塑料蓋,鐵蓋的好處便是提高了造假成本,而且能與國際白酒市場接軌,保持統(tǒng)一步調(diào)。但弊端也逐漸顯露出來,那就是更容易跑酒。
從1996年8月起,茅臺酒廠停止使用鐵蓋,正式啟用意大利GOALA公司進口的專用防偽瓶蓋。
該瓶蓋的優(yōu)點,便是具有防倒灌功能。
除了換掉瓶蓋,茅臺酒廠還把一直使用的紅色塑封膜改成了透明塑封膜。為了與之前的“紅皮”茅臺相區(qū)別,茅粉稱之為“白皮”茅臺。
1998年1月到1999年5月底,茅臺酒廠在瓶蓋的透明膜上增加了美國3M公司生產(chǎn)的白色激光防偽標,這段時期的茅臺被稱為“白標茅臺”。
1999年6月到2000年上半年,茅臺酒瓶上的白色防偽標又換成了加拿大貝斯公司生產(chǎn)的紫色防偽標簽,這段時期的茅臺也被稱為“黑標茅臺”。
2000年下半年之后,茅臺開始在瓶蓋上啟用第三代防偽標,包含了隱性圖案、鏤空技術(shù)、動感秘紋、水印反射等四種防偽功能。
“白皮”茅臺在2000年上半年正式落幕,“紅皮”茅臺更加珍貴之處在于距今至少20多年的時光,而且不是每一瓶鐵蓋都保存有紅皮。
近年來,“紅皮”茅臺在各大拍賣會上的身價已與日俱增,有紅皮的鐵蓋和沒紅皮的鐵蓋差價高達幾千塊。紅皮不僅是膠帽,也是更完整的象征。收藏茅臺酒時,保存越完整、酒越滿,價值就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