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不銹鋼刮刀是印刷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印刷企業(yè)在日常工作中一直關注刮墨器的損耗,以找到減少其損耗的好方法,從而降低成本。只有了解影響油不銹鋼墨刮刀損耗的因素,才能選擇有效的方法來降低損耗。一,由于粘附
1.在刮刀和版輥的兩個接觸面之間,微小顆粒產生剪切運動;
2.由于油墨分離失敗。
二,磨料損失
1.每當刮刀和版輥之間有硬物時,就會因摩擦而丟失;
2.凹印油墨形成塊狀;
3.一些油墨,如無機油墨,比其他油墨更耐磨。潛在的磨粒包括:
1)油墨顏料;
2)不溶性顏料溶劑雜質顆粒;
3)干墨;
4)溶解性導致生銹;
5)紙張表面有污垢;
6)涂覆的粘性顆粒;
7)刮墨器的碎屑顆粒;
8)細小的鉻碎片從版輥表面掉落。
三、刮痧刀疲勞
1.使用過程中因旋轉壓力而斷裂;
2.印版滾筒邊緣粗糙或損壞。
第四,化學腐蝕
刮刀的化學腐蝕,或氧化引起的印版滾筒的摩擦或其他化學反應;
1.如果腐蝕性物質進入油墨,容易在鉻層表面形成砂眼或毛刺;
2.水性油墨銹斑引起的腐蝕。
刮墨機構主要由基座、刮刀架、刮刀和加壓裝置組成。工作時,在汽缸活塞的推動下,刮刀緊靠印版滾筒的表面,由加壓閥調節(jié)刮刀施于印版上的壓力。工作時應盡可能地將刮刀的壓力降到所需要的值,以減少刮刀和印版之間的磨損。
油墨刮刀裝置剛度高,擺動機構平衡。安裝在印刷單位一側,高度可調節(jié)。刮墨刀可沿滑軌作軸向往復運動,可沿上下、左右、前后三方位運動。刮墨刀架可旋轉,刀架采用鑄鐵造,具有較好的減震作用。
刮墨刀與印版滾筒的離合由一個氣動活塞控制,活塞可調,因此,調壓精度高。刮墨刀的前后移動通過裝在機器上的偏心軸調整,其行程為0-10mm。
刮墨刀的使用
在安裝刮墨刀之前,無論是新刀片還是舊刀片,都應先對刃口進行研磨,以保證無缺口、無毛刺,刃口角度以25°為宜。通常是先在油石上加幾滴機油用于粗磨,然后用1000#耐水砂布同樣加幾滴機油進行細磨。加幾滴機油可起到潤滑作用,減少摩擦,研磨效果一般都不錯,不妨一試。
大多數(shù)印刷廠常常會碰到印品墨色或淡或濃的現(xiàn)象,特別印刷網(wǎng)目調印品時,這除與油墨轉移性有關外,刮墨刀與印版滾筒夾角也不可忽略,大多數(shù)凹印機都可選擇45°~65°角。夾角小,印刷墨層顏色深,光澤好,但刮墨效果差,易出現(xiàn)刮不凈、圖文模糊現(xiàn)象。而夾角過大,則淺網(wǎng)部分有可能無法實現(xiàn)油墨轉移,出現(xiàn)諸如帶陰影圖案主圖案印出來了,而其陰影卻印不出來等現(xiàn)象。解決方法是調節(jié)刮刀位置,并調高刀架位置,盡量使油墨全部轉移到承印基膜上。
要調整到角度,還要考慮網(wǎng)穴深度、刮刀位置以及印刷速度等因素。網(wǎng)穴過深,角度就應大一些。
刮墨刀壓力對印品質量也會產生十分重要的影響,壓力大小可根據(jù)網(wǎng)穴深度及圖文層次等進行調整。如果印版滾筒太長,而且是腐蝕凹版,則施加的壓力就要大一些。因為腐蝕凹版網(wǎng)穴深,但圖案邊緣易出現(xiàn)毛刺等現(xiàn)象。但壓力太大很容易將淺網(wǎng)穴中油墨刮掉,造成淺網(wǎng)部分印不出來;而且壓力過大還會使接觸角變小,難以刮凈版面多余的油墨,造成刮刀下油墨堆積,產生刀線。通常情況下,工作狀況良好的刮墨系統(tǒng),接觸角以60°左右為宜。
刮刀壓力太輕也不行,將會產生拖毛等故障。解決方法是適當向刮刀刃口處即刮刀與印版界面處吹風,吹風可用專門的吹風設施。
刮墨刀使用一段時間后會出現(xiàn)毛刺、裂口等現(xiàn)象,刮墨刀不能有效地工作,這時就需要磨刀或更換新的刮墨刀了。在實際工作中,有時刮刀出現(xiàn)破裂現(xiàn)象,可以通過打磨或加墊的方法延長其使用壽命,一來節(jié)約刮刀使用成本,二來也可解決相應的質量故障。
怎樣選擇油墨刮刀的種類呢?
印刷的品種
凹版、柔印版,一般按以下印刷類別選擇所需刮刀,但所需刀刃的誤差不大于+5um。50 um:主要用于普通包裝印刷:紙板和裝飾印刷等。
印刷基材
紙張、塑料膜、鋁箔等,需要75um油墨刮刀,主要用于凹版印刷軟片鋁箔等的刮墨。
油墨特性
可溶性、水基性、涂布輔料,選用100 um:主要用于柔性印刷,涂布及膠輥等,以及125 um:主要用于柔性印刷:陶瓷網(wǎng)紋輥等。
油墨刮刀的材質有金屬,也有非金屬,如碳鋼刮刀、不銹鋼刮刀、塑料刮刀、涂層刮刀等。因為油墨刮刀在印刷過程中的關鍵作用,因此它在材質的選用上要求高品質、高耐磨性、還要潔凈、無雜質。大家在選購油墨刮刀的時候認真看一下油墨刮刀的分類以及選購要點,然后根據(jù)自己印刷機的特點以及自己的實際需求,仔細對比和選擇,這樣才能找到合適的油墨刮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