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類建筑由于使用人員多、豎向疏散距離長或因人員自身不具備疏散的條件因素,易導致人員的疏散時間長。一座建筑是設置避難層還是避難間,主要根據該建筑的不同高度段內需要避難的人數及其所需避難面積確定。當需要設置避難層時,除火災危險性小的設備用房外,該避難層不能用于其他使用功能。
避難層按其圍護方式大體分為以下三種類型:
(1) 敞開式避難層。敞開式避難層是指四周不設圍護構件的避難層,一般設于建筑頂層或平屋頂上。這種避難層結構簡單,投資小,但防護能力較差,不能保證不受煙氣侵入,也不能阻擋雨雪風霜,比較適合于溫暖地區(qū)。
半敞開式避難層。四周設有高度不低于 1. 2m的防護墻,上部開設窗戶和固定的金屬百頁窗。這種避難層既能防止煙氣侵入,又具有良好的通風條件,可以進行自然排煙。但它仍具有敞開式避難層的缺點,不適用于寒冷地區(qū)。
封閉式避難層(間)。封閉式避難層(間)四周及隔墻采用耐火防護墻,室內設有獨立的空調系統(tǒng)和防排煙系統(tǒng),外墻及隔墻一般不開門窗;如開門窗,則采用甲級防火門窗。封閉式避難層可防止煙氣和火焰的的侵害以及免受外界氣候的影響。
消防電梯前室(合用前室)、防煙樓梯間應設機械加壓送風系統(tǒng),其外墻上設置的窗應為固定窗。
樓梯間不設機械加壓送風系統(tǒng)時,直接開向前室(合用前室)的戶門不應超過3戶,且應符合下列之一條件:
樓梯間的前室均為敞開的陽臺、凹廊或前室(合用前室)內有不同朝向的可開啟外窗。
樓梯間的外墻上設有每五層面積不小于、并在頂層設有不小于、沿火災煙氣方向傾斜的固定百葉窗,且其獨立前室設有可開啟外窗或設置機械加壓送風系統(tǒ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