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是同為金屬物質所造成的針,但因金屬的質地不一樣,所產生的效果與物理反應也不一樣。由金質所制成的針,不僅在進針與運針時滑利方便,而且目前已經證明針下的電位差較之鋼針也大有提高。
滾筒印章作為“古代兩河流域文明的三大標志 ”之一 ,因為它珍稀的材料,藝術性的雕刻圖案以及它身上所賦有的特殊意義,滾筒印章成為當時珠飾和印章收藏的新寵。滾印的發(fā)展不僅給我們展示了古人的智慧,還對當時文明的起源、發(fā)展、傳播有著深遠的影響。
滾筒印章也出現在5500年前,滾印本身可以通過滾動產生印戳的特性就非常適合“泥板”的書寫方式,通常將滾印身上雕刻的紋飾滾動覆蓋在“泥板”的長方形書寫區(qū)域內,可以起到完整保存的作用。
之后滾筒印章與“泥板”一起使用了3000多年,成為了當時兩河流域獨特的印章方式。其中有代表性的就是先藏在美國大都會博物館里的杰姆代特·奈爾時期中帶滾筒印章印戳的圖畫文字泥板。
滾印出現在兩河流域南部,之后通過傳播與發(fā)展,兩河流域的周邊地區(qū)比如埃及、敘利亞等,以及隨著海貿發(fā)展,滾印的印章方式甚至傳播到印度河流域地區(qū),先藏在大英博物館里就有古埃及文明、古敘利亞、兩河流域文明、印度河谷文明滾印。
后來蘇美爾人又發(fā)明了更加完備的楔形文字,公元前1000年之后,字母文字開始使用并普及。人們選擇了在羊皮卷或莎草紙上書寫文字,這樣就能夠卷起來用繩子固定,蓋上平印。雖然滾筒印章的書寫方式后來逐漸被平印取代,但不得不說滾筒印章對古埃及文明、地中海文明以及印度河谷文明的起源有著深遠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