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南春產(chǎn)于四川綿竹。綿竹位于劍山之南,唐代時人們以“春”名酒,故名“劍南春”。但是劍南春此名的得來卻經(jīng)歷了很長一段時間的醞釀,并和一位詩人息息相關(guān)。劍南春酒的前身綿竹大曲,創(chuàng)始于清朝康熙年間,迄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綿竹大曲改為“劍南春”,這要得力于詩人龐石帚。
20世紀50年代,龐石帚在四川大學(xué)任教。龐石帚是蜀中的詩人,龐先生邀請幾位忘年交朋友到家里一聚。其中有位朋友在喝綿大曲時建議將其改為劍南春,美酒配美名,龐先生聽后特別贊賞。三天后,龐先生將寫好的“劍南春”三個大字交給了綿竹酒廠?!皠δ稀郑c出美酒產(chǎn)自劍門雄關(guān)之南的綿竹,令人聯(lián)想起沃野阡陌的天府平原;一個‘春’字,乃是古為今用,蘇東坡曾經(jīng)說過‘唐人酒多以春名’,此字催入領(lǐng)略美酒的魅力,給人以春天的啟示?!痹娙随告竸勇牭慕忉?,令眾人贊不絕口。這樣,一個詩情畫意的名字便產(chǎn)生了。它是寄生在中國酒文化歷史和地名的基礎(chǔ)上的,是文人運用的才智而創(chuàng)造出來的結(jié)果。
李肇在他撰寫的《唐國史補》中,將“劍南之燒春”與“郢州之富水”、“烏程之若下”等酒一同列入當時唐代各地的十三大名酒之中。與他同時代的詩人杜甫也曾寫下“蜀酒濃,江魚美可求”的詩句,證實了劍南酒甚高的名氣。與“劍南之燒春”結(jié)下不解之緣的,還有李白。這位所有中國入耳熟能詳?shù)奶拼笤娙嗽鵀榈妹谰?,在綿竹“解貂贖酒”,從此“士解金貂,價重洛陽”的這段歷史便口口相傳。
一千多年前的“劍南燒春”風(fēng)味如何,因文獻未記早已不得而知,但唐朝尚無蒸餾酒已是不爭事實。因此,康熙初年始釀的“綿竹大曲”才是我們熟知的“劍南燒春”。
劍南春的商標
鑒真:箱子正面劍南春標志,真酒紋理清晰,手摸有凹凸感,近看有立體的紋理,屬于激光雕刻印刷。假酒標志比較暗淡,無立體感,是普通印刷在箱子上。
純糧固態(tài)發(fā)酵白酒的標志 鑒真:真酒的純糧固態(tài)發(fā)酵白酒標志,兩邊的麥穗呈麥穗芽狀比較形象,下方的葉子放大后呈點狀。整體標志顏色比較重。假酒的麥穗以點代替,并且下面的葉子也是肉眼可以觀察的點狀與上方一樣。整體標志顏色比較淡。
鑒真:真酒的外箱噴碼是封箱后,手工噴涂,比較容易擦掉。假酒的噴碼往往和箱子一起印制,一般擦不掉。
劍南春防偽標識
1.防復(fù)印橘色。在紫光燈下會發(fā)出橘色熒光;
2.燙印金色,劍南春的徽標為燙印金色;
3.特敏油墨,在防偽標簽上加熱后,原本的粉紅色會消失,散熱后又會變回來;
4.中英微縮文字,防偽標識上邊,利用細致小的線和點組成“中國名酒劍南春”的規(guī)則字樣。
5.中英微縮文字,防偽標識下邊,利用細致小的線和點組成“JIANNANCHUNDISTILLERY”的規(guī)則字樣;
6.模切。正常視力的消費者可以看見防偽標識上的模切痕;
7.鏡像油墨,在檢測窗下,兩邊的防偽標識 為紅綠兩種不同的顏色。
8.激光油墨。在激光燈的照射下,標識右下角可檢測出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