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按故障發(fā)生原因劃分,可分為:
(1)、磨損性故障。
由于注塑機正常磨損造成的故障。
(2)、錯用性故障。
由于操作錯誤、維護不當造成的故障。
(3)、固有的薄弱性故障。
由于設計問題,使注塑機出現薄弱環(huán)節(jié),在正常使用時產生的故障。
5.按故障的危險性劃分,可分為:
(1)、危險性故障。
例如保護系統(tǒng)在需要動作時因故障失去保護作用,造成人身傷害和注塑機故障;液壓電控系統(tǒng)失靈造成的故障等。
(2)、性故障。
例如保護系統(tǒng)在不需要動作時發(fā)生動作;注塑機不能啟動時啟動的故障。
6.按故障影響程度劃分,可分為:
(1)、完全性故障。導致注塑機完全喪失功能。
(2)、局部性故障。導致注塑機某些功能喪失。
立式注塑機注塑工藝結晶性
熱塑性塑料按其冷凝時無出現結晶現象可劃分為結晶型塑料與非結晶型(又稱無定形)塑料兩大類。
判別這兩類塑料的外觀標準可視塑料的厚壁塑件的透明性而定,一般結晶性料為不透明或半透明(如POM等),無定形料為透明(如PMMA等)。
也有例外情況,如聚(4)戍烯為結晶型塑料卻有高透明性,ABS為無定形料但卻并不透明。
在模具設計及選擇立式注塑機時應注意對結晶型塑料有下列要求及注意事項:
①.料溫上升到成型溫度所需的熱量多,要用塑化能力大的立式注塑機。
②.冷卻回化時放出熱量大,要充分冷卻。
③.熔融態(tài)與固態(tài)的比重差大,成型收縮大,易發(fā)生縮孔、氣孔。
④.冷卻快,結晶度低,收縮小,透明度高。結晶度與塑件壁厚有關,壁厚則冷卻慢,結晶度高,收縮大,物性好。所以結晶性料應按要求必須控制立式注塑機模溫。
⑤.各向異性顯著,內應力大。脫模后未結晶化的分子有繼續(xù)結晶化傾向,處于能量不平衡狀態(tài),易發(fā)生變形、翹曲。
⑥.結晶化溫度范圍窄,易發(fā)生未熔料末注入模具或堵塞進料口。
開機之前
1.注塑機操作前,檢查電器控制箱內是否有水、油進入,若電器受潮,切勿開機。應有維修人員將電器零件吹干后再開機。
2.注塑機操作前,檢查供電電壓是否符合,一般不應超過±6%。
注塑機的操作
注塑機的操作
3.檢查急停開關,前后門開關是否正常。驗證電動機與油泵的轉動方向是否一致。
4.檢查各冷卻管道是否長途暢通,并對油冷卻器和機筒端部的冷卻水套通入冷卻水。
5.注塑機操作前,檢查各活動部位是否有潤滑油,并加足潤滑油。
6.打開電熱,對機筒各段進行加熱。當各段溫度達到要求時,再保溫一段時間,以使機器溫度趨于穩(wěn)定。保溫時間根據不同設備和塑料原料的要求而有所不同。
7.在料斗內加足足夠的塑料。根據注塑不同塑料的要求,有些原料先經過干燥。
8.要蓋好機筒上的隔熱罩,這樣可以節(jié)約電能,又可以延長電熱圈和電流接觸器的壽命 。
注塑機的節(jié)能上可分為兩個部分:一個是動力部分,一個是加熱部分。
動力部分節(jié)能:大多采用變頻器,節(jié)能方式是通過節(jié)約電機的余耗能,例如電機的實際功率是50Hz,而你在生產中實際上只需要30Hz就足夠生產了,那些多余的能耗就白白浪費了,變頻器就是改變電機的功率輸出達到節(jié)能的效果。
加熱部分節(jié)能:加熱部分節(jié)能大多是采用電磁加熱器節(jié)能,節(jié)能率約是老式電阻圈的30%-70%。
1.相比電阻加熱,電磁加熱器多了一層保溫層,熱能利用率增加。
2.相比電阻加熱,電磁加熱器直接作用于料管加熱,減少了熱傳遞熱能損耗。
3.相比電阻加熱,電磁加熱器的加熱速度要快四分之一以上,減少了加熱時間。
4.相比電阻加熱,電磁加熱器的加熱速度快,生產效率就提高了,讓電機處在飽和狀態(tài),使其減少了高功率低需求造成的電能損耗。
以上四點就是飛如電磁加熱器,為什么能在注塑機上節(jié)能高達30%-70%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