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濕度:蟲草采挖出來是濕的,經過刷凈、曬干到市面上銷售。處理的干度不一樣,儲存時放在冰箱中也會讓干度變化。一般來說干度都要求在95%以上,純干也不行,用手輕輕一抓就有可能折斷(斷條形成的其中一個原因,銷售過程中,抓來抓去就斷了一些)。
統(tǒng)貨:冬蟲夏草是野生的,當地藏民在蟲草的采挖季節(jié)上山采挖,采挖到的冬蟲夏草有大有小,有飽滿的,有不飽滿的,有挖斷了的,有癟草有死草,將挖到的所有蟲草一起出售給蟲草收購商,因貨品參差不齊,稱為統(tǒng)貨。
冬蟲夏草等級沒有一個統(tǒng)一的標準,零售市場有“一級、特級、王級之類的說法”,但是并不通用。蟲草交易市場默認以蟲草的大小和條數作為規(guī)格依據。不過這種以形狀來區(qū)別蟲草好壞的方法是科學不發(fā)達時代的產物。現代科技已經確認蟲草中起主要功效的活性成分是蟲草素,而且也可以測定各種蟲草中的各類成分,因此以主要活性成分蟲草素的含量的多少來對蟲草分級才是為科學的方法。
藏野生冬蟲夏草分級方法,當前情況下用人工分級的方法比較好。
方法為取水分含量不低于4%至不高于8%之間的散裝藏野生冬蟲夏草后攤撒開,(太干易折斷,太濕蟲體已不同程度膨脹變大),依據蟲體外形大小分級。蟲體外形大小相差5%以內為一個級別,不區(qū)分蟲體顏色。(藏野生冬蟲夏草的原始蟲體顏色和所生長的土壤顏色有較大關系,土壤顏色和地質巖層有關,在同一地區(qū),地表巖層不一定相同,因此,藏野生冬蟲夏草顏色對內在品質并無直接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