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喂養(yǎng)法:在魚苗下塘前3天,每畝水面施糞肥300公斤,培育輪蟲等天然飼料。魚苗下塘后幾天,每畝水面每天投豆?jié){2公斤或餅粉3公斤,以補充天然飼料不足,以后每3天施肥1次,每次每畝水面施腐熟堆肥150公斤。喂養(yǎng)1周后,池水中大型浮游生物數(shù)量若不能滿足需要,除投喂精飼料外,還要增加些浮萍或嫩草,堆放在池塘四周的淺水處,供部分草食性魚苗攝食。
草漿喂養(yǎng)法:將各種含纖維少的鮮嫩草打成漿喂魚,以青代精,適于培育花鰱、白鰱魚苗,可降低百分之十八的成本左右。全池潑灑草漿,每天2次,每畝水面每天潑灑草漿六十公斤到九十公斤,或按每萬尾魚苗每日投草漿十五公斤到二十公斤,均勻潑灑即可。
幼魚
剛孵出的仔魚,胚體長6~7毫米左右,沒有色素細胞,軀干部肌節(jié)數(shù)25~26對,尾部接近為全長的1/3。呼吸器官為古維氏管和尾下靜脈。孵出后2~3天,體長7.0~7.5毫米,頭部出現(xiàn)較多的黃色素,黑色素也稀疏散布在身體各部。孵出后4~6天,鰾1室,橢圓形。體長8~9毫米左右,體側(cè)及頭背部的黑色素比鳙、青魚、草魚、的魚苗都多,尾鰭褶上有兩堆較明顯的黑色素,一在脊索末端,一在其前下方的尾褶上;左維氏管消失,用鰓呼吸,卵黃囊尚殘存,即開始攝食。
池塘飼養(yǎng)
魚種培育:①魚苗放養(yǎng)。適宜的魚苗投放時間是在5月中下旬,水溫控制在18℃以上,魚苗放養(yǎng)的投放密度控制在3~5尾/平方米。②飼養(yǎng)管理。待魚苗投入到池塘之后,飼料選用“飼料碎屑+浮游動植物”,且以浮游動植物為主。③成魚養(yǎng)殖。魚種的放養(yǎng)密度控制在0.4~0.5尾/平方米,而投放的魚種重量控制在每尾100~200克。
越冬管理:越冬魚體務必要健壯肥滿、無傷無病。越冬時魚體密度通常控制在0.3~0.6千克/平方米,且可基于池塘的實際情況來予以合理調(diào)整。越冬方法:越冬池塘要做到保水性好,水質(zhì)清澈,水面具有透光性,池塘內(nèi)浮游植物量應保持在25~50毫克/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