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茅臺酒產量突破一萬噸,實現了毛澤東主席、周恩來總理年產萬噸的心愿。茅臺公司已開發(fā)了80年、50年、30年和15年茅臺,以及53度、43度、38度、33度系列茅臺等,推出了茅臺王子酒、茅臺迎賓酒等中高價位的醬香型酒。推出了神舟酒、及為中國軍隊特制的名將酒,形成了多品種、的發(fā)展格局。
茅臺早的釀酒坊名稱據考查是“大和燒房”,這個信息是從茅臺楊柳灣一尊建于清嘉慶八年(1803年)的化字爐上所鑄的捐款名單有“大和燒房”而獲得。其實茅臺酒在清代已相當興旺,道光年間已遠銷滇、黔、川、湘。咸豐年間由于戰(zhàn)亂生產一度中斷。清同治一年(1862年)茅臺酒坊在舊址上開始重建,這以后的發(fā)展主要有三家作坊,名叫“燒房”,開設的是“成義燒房”;其次是“榮和燒房”、“恒興燒房”。成義燒房的前身是成裕燒房,于同治一年開設,創(chuàng)始人華聯輝。華聯輝祖籍江西臨川,始祖康熙年間來貴州經商后定居遵義,華聯輝主要經營鹽業(yè),中過舉人,曾聞茅臺出好酒,于是決定設坊烤酒,經其三代經營規(guī)模不斷擴大,起初年產茅臺酒 1750 公斤,名叫 “ 回沙茅酒 ” ,華聯輝之子華之鴻接辦之初仍只是附帶業(yè)務,直至茅臺酒有巴拿馬萬國博覽會獲得金獎之后才引起華氏的重視年產擴大到 8500 一 9000 公斤。 1936 年后川黔、湘黔、滇黔公路才繼通車給茅臺酒的外銷創(chuàng)造了良好條件, 1944 華聯輝之孫華問渠擴大規(guī)模,窖坑增加到 18 個,年產量高達 21000 公斤,其酒俗稱 “ 華茅 ” 。
“五糧液”是產于四川省宜賓市五糧液酒廠,是以小麥、高粱、玉米、糯米、粳米等5種糧食為主要原料,所以稱“五糧液”,屬于濃香型。特點是:酒液醇厚甘美,香氣撲鼻,落喉凈爽,各味諧調,滿口溢香。雖然為60°的烈酒,但是沾唇觸舌并無強烈刺激感。
酒的質量
“五糧液”真酒晶瑩透明,香氣長久,入口甘美。廠家除生產60°的“五糧液”外,還有38°的“五糧液”,它保留了原來60°的香、甜、醇、凈的特點。
怎樣識別
“五糧液”產于四川省宜賓市五糧液酒廠,以小麥、高粱、玉米、糯米、粳米等5種糧食為主要原料,故稱“五糧液”,屬濃香型。其特點:酒液醇厚甘美,香氣撲鼻,落喉凈爽,各味諧調,滿口溢香。雖為60°的烈酒,但沾唇觸舌并無強烈刺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