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獅是由雙獅組成,通過引獅員指揮,在鼓樂伴奏下進行的模仿獅子形態(tài)動作和神情表現(xiàn)的舞獅運動項目。主要分布在中國長江流域以北。北獅有雌、雄之分,還有文獅、武獅、成獅、崽獅之分。北獅的制作完全以真獅為原型,體型較大,毛發(fā)長。獅頭上有響鈴,象征可馴服。獅頭上有紅結(jié)為雄獅,有綠結(jié)為雌獅。運動員披上獅具后只見獅型,不見其人。顏色有黃、紅、青、白、黑。北獅的代表性套路有:“雙獅戲珠”,“滾球”,“過蹺板”等。北獅以動作來模仿獅子的喜、怒、哀、樂、動、靜、驚、疑、尋、盼。
雖然可以在開業(yè)舞獅表演中使用的舞獅表演動作程序比較多,但是為了更好的配合開業(yè)方的其他活動流程,一般開業(yè)舞獅表演中的表演動作會分為必要的舞獅表演動作和次要的舞獅表演動作。如獅子出洞、雄獅上山、獅子巡山、飛越獅樁、高瞻遠矚、飛躍采青、遍地醉青、一柱吐幅、雄獅下山、雄獅報喜等動作程序一般會被當做必要的舞獅表演動作,而如獅山衛(wèi)士、雄獅探崖等動作將會是當做次要的舞獅表演動作進行助興表演。
當中「采青」為常見。相傳“采青”原來是有“反清復(fù)明”之意,現(xiàn)時一般是取其意頭,有“生猛”,生意興隆的象征?!盖唷褂玫氖巧恕0焉思袄?紅包)懸掛起來,獅在「青」前舞數(shù)回,表現(xiàn)猶豫,然后一躍而起,把青菜一口「吃」掉,再把生菜「咬碎吐出」,再向大家致意。為了增加娛樂性,采青有時還會用上特技動作,例如上肩(舞獅頭者站在獅尾者肩上), 疊羅漢,上桿(爬上竹桿), 或者過梅花椿(經(jīng)過高低不一長木椿)等等。
「青」用的是生菜。把生菜及利市(紅包)懸掛起來,獅在「青」前舞數(shù)回,表現(xiàn)猶豫,然后一躍而起,把青菜一口「吃」掉,再把生菜「咬碎吐出」,再向大家致意。為了增加娛樂性,采青有時還會用上特技動作,例如上肩(舞獅頭者站在獅尾者肩上), 疊羅漢,上桿(爬上竹桿), 或者過梅花椿(經(jīng)過高低不一長木椿)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