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獅列為體育競賽項目后在1995年出版了部《中國舞龍舞獅競賽規(guī)則》。此后2001年制定了部《國際舞龍舞獅競賽規(guī)則》及裁判法。2002年正式出版中英文版的《國際舞龍舞獅競賽規(guī)則》。2003年出版了《舞龍、舞獅增設項目競賽規(guī)則》。為了符合龍獅運動發(fā)展的需求,2008年對競賽規(guī)則進行重新修訂,將《舞龍、舞獅增設項目競賽規(guī)則》與《國際舞龍舞獅競賽規(guī)則》合并。正式出版2008版《國際舞龍舞獅競賽規(guī)則》。
當然采青普通包括操青、驚青、食青、吐青等演出風格。當青用竹竿挑起高懸時,舞獅子扮演者人會搭人梯或者板凳登高采摘,人梯搭得越高,則技藝越高,掛“青”者多會圖得吉利。當然與采青其名的環(huán)節(jié)還有舞獅子點睛,點睛一般都是采用用紅色液體“點睛”。點獅嘴,笑口常開祝富貴,二點耳腔,左右逢緣聽八方,三點天庭,鴻運當頭照吉星,四點眼睛,眼觀六路志千里,點睛之后獅子先后睜開雙眼開端舞動。
舞獅,是一種融武功、舞蹈、技巧和音樂等于一身的民間藝術,在中國民間廣為流傳。中國的舞獅分為北獅和南獅,南獅亦稱醒獅。
雖然可以在開業(yè)舞獅表演中使用的舞獅表演動作程序比較多,但是為了更好的配合開業(yè)方的其他活動流程,一般開業(yè)舞獅表演中的表演動作會分為必要的舞獅表演動作和次要的舞獅表演動作。如獅子出洞、雄獅上山、獅子巡山、飛越獅樁、高瞻遠矚、飛躍采青、遍地醉青、一柱吐幅、雄獅下山、雄獅報喜等動作程序一般會被當做必要的舞獅表演動作,而如獅山衛(wèi)士、雄獅探崖等動作將會是當做次要的舞獅表演動作進行助興表演。
舞獅什么時候點睛
北獅一般是雌雄成對出現(xiàn);由裝扮成武士的主人前領。有時一對北獅會配一對小北獅,小獅戲弄大獅,大獅弄兒為樂,盡顯天倫。北獅表演較為接近雜耍。配樂方面,以京鈸、京鑼、京鼓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