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戶流程如下:
1、車管業(yè)務大廳;
2、填寫機動車轉入申請表、二手車交易合同(合同有三份,雙方各一份,管理部門留一份);
3、二手車檢驗處排隊;
4、等候拓號(部分車型現場拓不了需要提前準備好);
5、拆除舊車牌和驗車(部分城市會收取元錢,提前準備好零錢);
6、工作人員會給你一張檢驗表;
7、帶上它和其他資料去相關窗口交過戶費和上牌費;
8、帶上這些憑證去車牌窗口或自助機選號;
9、選好后,這時會收取舊行車證并打印新的行車證(綠本上也會多一條記錄);
10、后等待七天新車牌。
外地車輛過戶,需要在本地先出具外遷回執(zhí)單,再去車輛原始地進行提檔,進行一個轉入和轉出的辦理,這里要注意兩點:
1、在車輛轉入前要提前問好本地車管所是否接收;
2、提檔后在15天內辦理遷入手續(xù)。
另外還要注意的是,在過戶前檢查一下車輛的違章和審車情況,以防在過戶時浪費時間,再有車輛保險的過戶,不要覺得麻煩,例子非常多,因為再有一個月保險到期就沒有去過戶,恰好就在這個月用到了保險,所以在車輛過戶后一定要去辦理保險過戶,只要在原承保單位就可辦理。
協議過戶是否靠譜?
一般情況下的二手車交易都是一手交錢一手過戶,然后交付給買方使用,車主變更為買方,完成所有權轉移,以后出現任何問題都是買方的責任。但是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經常會因為某些特殊的原因,導致車輛無法正常過戶,行業(yè)里常用的做法是協議過戶進行所有權轉移。
買賣無法正常過戶的車輛過程中,往往會采用兩種方法進行“協議過戶”:
其一、雙方簽署協議約定,進行所有權轉移;
其二、雙方簽署租賃協議,約定較長時間租期,進行使用權轉移。
這兩種方式有何區(qū)別呢?根據國家《侵權責任法》的相關規(guī)定,兩種協議在責任劃分上略有區(qū)別。
采取種協議約定的,在協議生效之時起,所有權即刻發(fā)生轉移,以后出現任何問題,原賣車車主不承擔任何連帶責任,所有責任由買車人承擔。
采取第二種租賃協議約定的,在協議生效之時起,所有權未發(fā)生轉移,后續(xù)的事故責任主要由使用人承擔,若因車主的過錯導致的事故,原車主需承擔相應賠償責任(車未及時年檢,導致車輛處于不合格狀態(tài))。
沒有過戶的車,以后買車險投保人須是原車主?管理比較松,不需要原車主身份證,現在比較嚴格,沒有原車主身份證是無法購買車險的。當然,有熟人那就另當別論要求也沒那么嚴。考慮到實際的操作情況,原車主如果不配合年審和購買保險,那么車輛將處于一個違法的境地,很可能導致后續(xù)無法使用,也沒有保險,將面臨巨大的風險。
因此,對于協議過戶的交易雙方來說,以租賃形式完成車子的使用權轉移則更為穩(wěn)妥,這樣對原車主也有約束,敦促其按時配合年檢、保險的購買,以保證車輛合法、使用。
同時在原車主無過錯的情況下,也無需承擔任何的賠償責任。如果直接協議對所有權進行了轉移,那原車主就皆大歡喜,完全沒有后顧之憂,可能以后就苦了買主,要上趕著求著原車主幫忙年審和購買保險了,以上這些問題二手車人再辦理過戶時一定要清楚。
在實行6年內6座以下非營運小微型客車免檢基礎上,6年以內的7至9座非營運小微型客車納入免檢范圍。對非營運小微型客車超過6年不滿10年的,由每年檢驗1次調整為每兩年檢驗1次。
注意,以下三種情況是不能享受免檢政策的:
1、面包車;
2、非法改裝被依法處罰的車;
3、造成人員傷亡的交通事故的車。
另外,自出廠之日起超過4年未辦理登記注冊手續(xù)的車,不享受6年內免檢政策。
驗車收費漲價了
由于國六排放標準的實施,對于我們私家車車主來說,當然要面對更多的年檢項目,例如污染控制裝置的完好性檢查、部分車輛的OBD檢查等項目,柴油車輛也要面臨增加的NOx排放檢驗,這些在過去都是沒有的。
不過這個年檢的建議價格往往是沒有多少檢測站能夠嚴格執(zhí)行的,所以不同地區(qū)的年檢費用還是會“參差不齊”,從此處可以反映出不少檢測站的管理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