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攝人物的近距離特寫畫面時,拍攝角度的不同,可以替這些人物的神情帶來重大的變化。如果用低方位向上拍攝,可以提高此人威武、高大的形象。會使主角的地位更好地突現(xiàn)出來。如果把攝像機架得夠低,鏡頭更為朝上,會使此人更具威懾力,甚至主角人物說的話也會增加分量。觀眾看到這樣的畫面,就會有壓迫感,特別是近距離鏡頭,表現(xiàn)地尤為強烈,人物再稍微低頭,甚至有些威脅感。
同仰攝的效果相反,從高角度拍攝人物特寫,會削弱人物的氣勢,使觀眾對畫面中的人物產(chǎn)生居高臨下的優(yōu)越感。畫面中的人物看起來會顯得矮一點,也會看起來比實際更胖。
如果從比被攝人物的視線略高一點上方拍攝進行近距離特寫,有時會帶點藐視的味道,這一點要注意;如果你從上方角度拍攝,并在畫面人物的四周留下很多空間,這個人物就會顯得孤單。
視角的反映要符合正常人看事物的習慣。有些時候,可能需要表現(xiàn)出拍攝主體的視角,在這種情況下,不管拍攝的高度是高是低,都應(yīng)該從主體眼睛高度去拍攝。如:一個站著的大人觀看小孩,就應(yīng)把攝像機架在頭部的高度對準小孩俯攝,這就是大人眼中看到的小孩子。同樣,小孩仰視大人就要降低攝像機高度去仰攝。
主體物在進出宣傳片畫面時,我們拍攝需要注意拍攝的總方向,從軸線一側(cè)拍,否則兩個畫面接在一起主體物就要“撞車”?!拜S線規(guī)律”是指拍攝的畫面是否有“跳軸”現(xiàn)象。在拍攝的時候,如果拍攝機的位置始終在主體運動軸線的同一側(cè),那么構(gòu)成畫面的運動方向、放置方向都是一致的,否則應(yīng)是“跳軸”了,跳軸的畫面除了特殊的需要以外是無法組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