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對印刷電路板的自動檢測系統(tǒng)的研究大約始于90年代初中期,還剛剛起步。從事這方面研究的科研院所也比較的少,而且也因為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對于印刷電路板缺陷的自動光學檢測系統(tǒng)的研究也停留在一個相對初期的水平。正因為國外的印刷電路板的自動檢測系統(tǒng)價格太貴,而國內也沒有研制出真正意義上印刷電路板的自動檢測設備,所以國內絕大部分電路板生產廠家還是采用人工用放大鏡或投影儀查看的辦法進行檢側。由于人工檢查勞動強度大,眼睛容易產生疲勞,漏驗率很高。而且隨著電子產品朝著小型化、數字化發(fā)展,印制電路板也朝著高密度、高精度發(fā)展,采用人工檢驗的方法,基本無法實現(xiàn)。對更高密度和精度電路板(0.12~0.10mm),己完全無法檢驗。檢測手段的落后,導致目前國內多層板(8-12層)的產品合格率僅為50~60%。
功能與參數測試
便攜顯微鏡進行電路板檢測
便攜顯微鏡進行電路板檢測
1.對器件的檢測,僅能反應出截止區(qū),放大區(qū)和飽和區(qū).但不 能測出工作頻率的高低和速度的快慢等具體數值等.
2.同理對TTL數字芯片而言,也只能知道有高低電平的輸出變化.而無 法查出它的上升與下降沿的速度.
機會
下游需求帶來發(fā)展動力
美國、歐洲等主要生產國減產或產品結構調整帶來的市場空間
國際產業(yè)轉移帶來新的技術和管理電子信息產業(yè)高速發(fā)展,出口增長40-45%之間,PCB產業(yè)卻落后于整體電子信息產業(yè)的增長幅度,多層板和HDI板的產量更遠遠落后于市場,需大量依賴進口,PCB產業(yè)還有很大的發(fā)展空間
各廠商要尋找高毛利的細分市場、產品,轉型到高階產品,以軟板、軟硬結合板、厚銅板、光電的XY控制板、TFT面板的source板、汽車板、內存板、內存模塊板、10層以上PCB板,有更多的機會。
單面板
Single-Sided Boards
我們剛剛提到過,所以我們就稱這種PCB叫作單面板(Single-sided)。因為單面板在設計線路上有許多嚴格的限制(因為只有一面,布線間不能交*而必須繞獨自的路徑),所以只有早期的電路才使用這類的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