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奧氏體晶粒度的因素很多。鋼的脫氧和合金化情況均與“奧氏體本質晶粒度”有關。一般來說,一些不形成碳化物的元素,如鎳、硅、銅、鈷等,阻止奧氏體晶粒長大的作用較弱,而錳、磷則有促進晶粒長大的傾向。
鋼的性能取決于鐵的固溶體和碳化物各自性能以及它們相對分布的狀態(tài)。合金元素對鋼的力學性能的影響也與此有關。固溶于鐵素體中的合金元素,起固溶強化作用,使強度和硬度提高,但同時使韌性和塑性相對地降低。
調質鋼的韌性-脆性轉變溫度是評價力學性能的一項重要指標。
①提高轉變溫度的元素有 B、P、C、Si、Cu、Mo、Cr;
②降低轉變溫度的元素有Ni、Mn;
③少量時提高、多量時降低轉變溫度的元素有Ti、V;
④少量時降低、多量時提高轉變溫度的元素有Al。
鎳主要用來形成和穩(wěn)定奧氏體組織,使鋼獲得良好的力學性能、耐蝕性能和工藝性能。鉬能使不銹耐酸鋼很快鈍化,提高對含有氯離子的溶液及其他非氧化性介質的耐蝕能力。鈦、鈮通常用來固定合金鋼中的碳,使它生成穩(wěn)定的碳化物,以減輕碳對合金鋼耐蝕性能的有害作用。銅和磷配合使用時,可提高鋼的耐大氣腐蝕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