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木在生長過程中,由自身的生物學遺傳特性決定,同時又受外界生長條件的影響,致使原木的形狀和尖削度在各個生長國家、生長地均有所不同。
在實際工作中,木材材積并不是通過測量求得的,而是通過事先檢量術材的檢尺長和檢尺徑,再按照材積公式計算得出的,所以它并不是木材的真實材積值,只能作為近似估計值。
伐倒木經(jīng)打枝后(有的也經(jīng)過剝皮).但未經(jīng)按一定尺寸橫截加工造材的樹干稱為原條。原條是一種比較原始的產(chǎn)品,到具體使用時還需要根據(jù)用途不同而進行橫截。國外摹本上不存在以原條形式流通的商品材。但在我國,卻存在相當數(shù)量直接以原條進行交易的情況,如湖南、湖北、江西、貴州等省,因此我國也相應存在《杉原條》檢驗標準及《杉原條材積表》,以及一些閼葉樹材原條的檢驗標準。
我國標準中的原條長度范圍為5-35m,小原條為3-1Om。判斷是否為原條主要根據(jù)兩點。一是看其有沒有經(jīng) 過截鋸造材,巳進行橫截的不能被當作原條;二是看其是否符合原條的尺寸標準,如一根杉木,雖未經(jīng)過鋸截,但由于其材長不足5m.不符合杉原條的尺寸要求,但符合直接用原木的尺寸要求,所以不能當原條,應判為原木,之所以要對原條和原木加以判別,主要是因為它們的檢量規(guī)則和材積計算公式均不一樣,只有正確判定材種才能對木材產(chǎn)品正確檢驗。
由于廢木料中含有一定的纖維,廢木料的摻入率增大,復合材料的可塑性越好。廢木料的摻入率增大,不可避名地增大了復合材料的空隙率,從而導致復合材料的導熱系數(shù)和機械強度下降,當廢木料的摻入率為35%時,復合材料的抗壓強度大于0.5Mpa時,可以做為保溫輕質混凝土使用。此外,也有研究證明,復合材料的耐久和導熱性能受濕度的影響較小,其原因是廢木料的摻入降低了復合材料的毛細管作用,從而減少了復合材料的水分吸收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