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要說到差異也并不是沒有的,明顯的就是一般超薄型筆記本電腦由于體積、散熱、內(nèi)存等原因,一般不會使用高端配置,另外電池的體積也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性能與續(xù)航時間的關系。
輕薄的上網(wǎng)本一般不使用內(nèi)置光驅(qū)、網(wǎng)線接口(部分電腦沒有數(shù)字小鍵盤)。無線局域網(wǎng)(WLAN)、藍牙等功能早已普及,尺寸同樣輕巧。
不過,高配置不是沒有代價的,這個相信大家都明白,這樣高配置的超薄型筆記本電腦其價格就不見得和藹可親。
筆記本系列推出了超級本, [3] 這種筆記本不僅配置高,可以滿足更多專業(yè)人士的需求,還方便了攜帶。
具有更低的運行電壓和時鐘頻率——這樣可減少產(chǎn)生的熱量,同時降低電力消耗,但是也會降低處理器的速度。此外,在插上外接電源時,大多數(shù)筆記本電腦會以較高的電壓和時鐘頻率運行,在使用電池時則使用較低的電壓和頻率。
不通過引腳的方式安裝到主板上——臺式機中的引腳和插座占據(jù)了大量的空間。在某些筆記本電腦主板中,處理器直接焊接到主板上,沒有使用插座。其他主板則使用Micro-FCBGA(翻轉(zhuǎn)芯片球形網(wǎng)陣),也就是使用球來代替引腳。這樣的設計可節(jié)省空間,但是在某些情況下也意味著不能將處理器從主板上拆下進行更換或升級。
市場上常見的固態(tài)硬盤容量有:60G、120G、256G、512G。
固態(tài)硬盤沒有體積限制,因此可以做到很小,可以做到一張IC卡片大小。重要的是固態(tài)硬盤有著機械硬盤無法比擬的讀取和寫入速度,更低的功耗和發(fā)熱量。較高的讀取和寫入速度直觀的表現(xiàn)就是系統(tǒng)的啟動時間,通常只有十幾秒甚至幾秒就完全啟動了。對于日常的啟動軟件,打開文檔等,也有著很高的體驗度。
固態(tài)硬盤主要受限于容量偏小、壽命不長、價格較高。機械硬盤仍然有著容量大、可靠性高等優(yōu)勢。
因為固態(tài)硬盤的出現(xiàn),筆記本可以做的越來越薄、越來越輕。各大廠商的主流輕薄本基本上都采用固態(tài)硬盤,而高端游戲本則采用固態(tài)硬盤作為系統(tǒng)盤,機械硬盤作為存儲盤,這樣既能獲得高性能,也能兼濟大容量。
筆記本電腦上普遍使用的是可充電電池,同時也提供對一般民用交流電的支持,這樣就等于為電腦提供了一臺性能極其優(yōu)良的UPS。但是能否與民用交流電共用,這就要看電池的種類了。能夠見到的電池種類大致有三種。一種是較為少見的鎳鎘電池,這種電池具有記憶效應,即每次必須將電池徹底用完后再單獨充電,充電也必須一次充滿才能使用。如果每次充放電不充分,充電不滿或放電不凈都會導致電池容量減少;第二種是鎳氫電池,這種電池基本上沒有記憶效應,充放電比較隨意,因此在使用時,可以在將筆記本電腦所配的電源適配器接入交流電的同時使用電腦。此時如果電池處于不足狀態(tài),就可以一邊充電一邊使用電腦,如果交流電停電,電池可以自動供電。以上兩種電池的單獨供電時間標稱一般不會超過2個小時,實際使用時間一般在1個小時左右。價格方面這兩種電池相差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