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運新鮮的龍蝦,我們首先要要了解龍蝦的生活習(xí)性,然后想怎么保證在托運龍蝦的過程保持存活率。龍蝦的頭胸部較粗大,外殼堅硬,色彩斑斕,腹部短小,體長一般在20~40厘米之間,重0.5公斤上下,是蝦類中的一類。
開始每隔30分鐘換1次,連續(xù)換水2~3次,待污物基本排掉,再每隔4~5小時更換新水1次,換水時,先選擇與原蝦池中水質(zhì)相近的水,盡量不要選用泉水、污染的小溝渠水、井水或與原來溫差較大的水。
采用干法運輸龍蝦,不僅可減少蝦與蝦之間的擠壓、爭斗,而且所占體積小,占用運輸器具少,便于搬運,在5小時車程以內(nèi)成活率可達(dá)90%以上。此法主要利用龍蝦離水后,只要確保體表有一定濕潤性,蝦即可通過體表和鰓部進(jìn)體交換,維持較長時間不致死亡。運輸?shù)钠骶咧饕x擇蛇皮袋、蒲包、木桶、木箱和硬紙箱等。裝運時,在容器的底部鋪墊一層較為濕潤的水草,以防蝦體被摩擦損傷。而且每個容器所裝的龍蝦數(shù)量不宜太多,以防蝦多而被壓死、悶死。同時,在使用木桶、木箱裝運時,在四周的蓋上多打幾個洞,以便于交換空氣,還要在容器蓋上放些水草。運輸途中,每隔3~4小時,用清潔水噴淋一次,以確保蝦體具有一定的濕潤性。嚴(yán)夏季節(jié)運輸還要注意降溫,一般在容器蓋水草上放些冰塊效果較好。
如天氣較悶熱,還要酌情減量;反之,天氣較晴朗,水溫較低,運輸密度可相對大一些。同時,在容器內(nèi)放幾條泥鰍(一般一個容器內(nèi)放 1~1.5千克),使泥鰍在容器內(nèi)上下、左右不斷地活動,以增加容器水中的溶氧量,減少蝦與蝦之間互相斗毆,降低損傷率。高溫運輸龍蝦,可在覆蓋網(wǎng)片上加放一些冰塊,溶化的冰水不斷滴人容器內(nèi),使水溫逐漸下降,提高運輸成活率。在運輸水中加放水葫蘆,以助于龍蝦抱著水草,減少下沉缺氧而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