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裱還可以分為原裱和重新裝裱,原裱就是把新畫好的畫按裝裱的程序進行裝裱。重新裝裱就是對那些原裱不佳或是由于管理收藏保管不善,發(fā)生空殼脫落、受潮發(fā)霉、糟朽斷裂、蟲蛀鼠咬的傳世書畫及出土書畫進行裝裱。經(jīng)過裝裱的書畫,牢固、美觀,便于收藏和布置觀賞。而重新裝裱的古字畫,也會延長它的生命力。古人說:“古跡重裱,如病延醫(yī)……醫(yī)善則隨手而起,醫(yī)不善則隨手而斃?!?/p>
紅幫
裝裱形制的一種。解放前蘇州,揚州和上海等地有一種專裱紅白立軸對聯(lián),婚喪喜慶之用的。稱為“紅幫”。
行幫
解放前上海、蘇州、揚州各地就其裝裱工藝的不同,有一種專裱普通書畫的,稱為“行幫”。
錦眉裝:畫心上下鑲壓錦條。
間隔一色裝:亦稱隔斷一色裝,畫心由一色綾料等裝飾,天地頭由紙或綾條間隔為兩半。
框二色裝:畫心上下鑲接綾隔水之后,左右鑲與天地頭相同質(zhì)料的綾邊。
屏條:畫心由一色畫綾等鑲料裝飾,排掛在一起。
通景屏:亦稱集景屏、連屏、海鰻。幾條或若干條尺寸相同、內(nèi)容連貫的畫或字,分別由一色花綾等鑲料裝飾,排掛在一起
中國書畫主要是采用絹或宣紙做成。其材料質(zhì)地纖薄、特性柔軟、歷時較久、易于破碎,古代為了利于保存,便于觀賞,從加固的實用需要出發(fā),多用麻紙、布帛等材料在書畫背面裱褙數(shù)層為裝裱,稱之為“裱褙”。而后逐漸加以美化,四周鑲嵌薄型的綾、絹等絲織品為邊框,在背面裱一層或數(shù)層紙,并加上必要的裝飾,使原件更為牢固,而且便于舒展、懸掛,以適應人們觀賞的要求。所以說裝裱是伴隨著書畫傳統(tǒng)藝術(shù)的發(fā)展而產(chǎn)生的書畫裝裱工藝。裝裱可以說是對書畫的深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