遷徙:9月中下旬開始離開繁殖地往越冬地遷徙,10月下旬至11月初到達越冬地。翌年2月末3月初又離開越冬地往繁殖地遷徙,3月末4月初到達繁殖地。遷徙時常成6-20多只的小群或家族群遷飛。飛行高度較高,隊列整齊,常成“一”字形、“人”字形和“V”字形。通常邊飛邊鳴,鳴聲響亮而單調(diào),有似“ho-ho-”或“hour-”的喇叭聲音。遷徙多沿湖泊、河流等水域地區(qū)進行,沿途不斷停息和覓食,因此遷徙持續(xù)時間較長。
生境:棲息于開闊的、水生植物繁茂的淺水水域。除繁殖期外成群生活,晝夜均有活動,性機警、膽怯,善游泳。候鳥,遷徙時以小家族為單位,呈“一”字“人”字或“V”字形隊伍。飛行時較疣鼻天鵝靜聲得多。 它是世界上飛得的鳥類之一(能和它比高的還有高山兀鷲),能飛越世界屋脊——珠穆朗瑪峰,飛行高度可達9000米以上,否則就可能會撞在陡峭的冰崖上喪生。
近來由于世界各國都注意了對大天鵝的保護,大天鵝在世界各地的種群數(shù)量已有明顯增加。在冰島大天鵝的種群數(shù)量已達16700只,在北海和波羅的海有14000只;在里海和黑海有25000只,在日本亦增加到25332只 (IWRB 1990),估計全世界大天鵝總的種群數(shù)量在10萬只左右。中國亦很重視大天鵝的保護工作,已將大天鵝列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遷徙:9月中下旬開始離開繁殖地往越冬地遷徙,10月下旬至11月初到達越冬地。翌年2月末3月初又離開越冬地往繁殖地遷徙,3月末4月初到達繁殖地。遷徙時常成6-20多只的小群或家族群遷飛。飛行高度較高,隊列整齊,常成“一”字形、“人”字形和“V”字形。通常邊飛邊鳴,鳴聲響亮而單調(diào),有似“ho-ho-”或“hour-”的喇叭聲音。遷徙多沿湖泊、河流等水域地區(qū)進行,沿途不斷停息和覓食,因此遷徙持續(xù)時間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