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裝生產線主要由前處理電泳線(電泳漆是早開發(fā)的水性涂料,它的主要特點是涂裝效率高,經濟,污染少,可實現完全自動化管理。涂裝電泳漆之前需要進行預處理)、密封底涂線、中涂線、面涂線、精修線及其烘干系統(tǒng)組成。涂裝生產線全線工件輸送系統(tǒng)采用空中懸掛和地面滑橇相結合的機械化輸送方式,運行平穩(wěn)、快速便捷,采用PLC可控編程,根據生產工藝的實際要求編程控制——實行現場總線中心監(jiān)控,分區(qū)自動實現轉接運行。
涂裝生產線全線各烘干系統(tǒng)的設計參照國外的設計理念和參數,采用優(yōu)質不銹鋼網鏈輸送,運行平穩(wěn),烘道室體均采用橋式結構(密封底涂爐除外),保證了爐溫的均勻性和穩(wěn)定性,提高了熱能的效益性;供熱裝置引進了加拿大科邁科公司的產品,選用進口的燃燒器和控制系統(tǒng),經測試各烘干系統(tǒng)運行良好穩(wěn)定,溫度曲線平滑持續(xù)。
這一工序應注意的事項有:噴好的工件,如果是小批量單件生產,進固化爐前注意防止碰落粉末,如有擦粉現象,應及時補噴粉末。烘烤時嚴格工藝及溫度、時間控制,切實注意防止色差、過烘或時間過短造成固化不足。
對于大批量自動輸送的工件,在進烘道前同樣要仔細檢查是否漏噴、噴薄或局部擦粉現象,如發(fā)現不合格件,應把好關防止進入烘道,盡可能取下重噴。如個別工件因薄噴不合格,在固化出烘道后可以重噴再次固化。
所謂涂裝即指對金屬和非金屬表面覆蓋保護層或裝飾層。涂裝流水線經歷了由手工到生產線、到自動生產線的發(fā)展過程,自動化的程度越來越高,所以涂裝生產線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并深入到國民經濟的多個領域。
作為處理前技術來說,初前處理的傳統(tǒng)方式為槽浸式,按工藝流程逐槽浸漬。隨著工藝的改進和發(fā)展,出現了二合一(即除油、除銹)和三合一(即除油、除銹、鈍化)工藝。國外及國內的家電行業(yè)多采用噴淋式前處理,其特點是生產效率高,操作簡便,易于實現生產自動化或半自動化,脫脂效果好,磷化膜致密均勻。但是不管怎么發(fā)展,表面處理的前處理工藝都是必須的,針對不同的涂層要求及對抗腐蝕的要求,除油、除銹、磷化等處理方法要視工件原材料的狀況來選擇。當然,在前處理工藝中,噴砂、拋丸或打磨工藝也在不同行業(yè)的不同部門按需要選擇應用。時代的發(fā)展,表面處理工藝在發(fā)展,就水洗來說初一般使用自來水,但是隨著工藝要求及發(fā)展,水洗已采用蒸餾水或純凈水;前處理也有采用超聲波的處理工藝。
電子廠房、病院、食物加工車間的潔凈等級從低到高依次分為萬級、千級、百級。常說的100級潔凈等級是指在1立方英尺的空間內,大于即是0.5微米的粒子必需未幾于100個,10級便是1立方英尺的空間,0.5微米的粒子必需未幾于10個,1000級則不能多于1000個。使得涂裝各種設備利用率達到比較高的水準,便需建立合理的涂裝生產線:首先要確定生產綱領、完成工藝設計、方案規(guī)劃,然后才能進行非標設備的設計、制造和安裝。因此工藝設計、方案規(guī)劃是建立生產線的基礎,正確、合理的路線對生產操作及產品質量將會產生決定性的影響。工藝設計的內容主要包括:工件表面涂層質量要求前處理方法,噴涂方式、工藝流程、涂料性能、噴涂環(huán)境、時間等。涂裝設備制造廠商要以誠信為本,不使用偽劣元器件,不以低價投標或報價,不在制造過程中或調試時化整為零提出補費或調價,避免或減少糾紛。加強內部管理,提高成本管理、質量管理、營銷管理水平,厲行節(jié)約,降低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