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號電平的匹配:
在連接音響器材時一定要注意各器材之間的輸入、輸出信號電平的差異。如果前級器材輸入信號的電平過大,會產生非線性失真,反之則會降落氏重放系統(tǒng)的信噪比,甚至無法推動下一級器材的放大器,因此在配接時要注意器材之間的電平不應相差過大。如果在實際使用中出現信號電平不適配時,必須通過衰減電路使輸入的信號電平降低,或通過放大電路使輸入信號的電平提升。對于一般的動圈式話筒輸出電壓為幾毫伏,因此需要設有一級放大電路將信號放大后送至前置放大電路。對于錄音座、CD唱機及LD機,由于其輸出信號的電平達0.755~1V以上,因此可以直接送入前置放大器。
很多現場調音師都沒有理會到音頻與波長的關系,其實這是很重要的:音頻及波長與聲音的速度是有直接的關系。在海拔空氣壓力下,21攝氏溫度時,聲音速度為344m/s,而我接觸國內的調音師,他們常用的聲音速度是34Om/s,這個是在15攝氏度的溫度時聲音的速度,但大家主要記得就是聲音的速度會隨著空氣溫度及空氣壓力而改變的,溫度越低,空氣里的分子密度就會增高,所以聲音的速度就會下降,而如果在高海拔的地方做現場音響,因為空氣壓力減少,空氣內的分子變得稀少,聲音速度就會增加。音頻及波長與聲音的關系是:波長=聲音速度/頻率;λ=v/f,如果假定音速是344 m/s時,100Hz的音頻的波長就是3.44 m,1000hz(即lkHz)的波長就是34.4cm,而一個20kHz的音頻波長為1.7cm。
從我們的聽覺上來說,我們是需要聽到高頻率的聲音來辨別各類不同的聲音,但如果單純是講人的談話聲時,我們只需要聽到4kHz及以下的頻率,就能馬上辨別是什么人在說話。例如電話的聲音傳送,高頻只達到4kHz,所以有時候當一個很久都沒有和你談話的人,當他打電話給你時,只要說:“喂!”,你就馬上便可以鑒別他是你很久都沒有談過話的朋友的聲音。我們聽高頻也有方向性,即是我們能夠辨別高頻聲音來源的方向。因為高頻的聲音傳到我們兩個耳朵時,已經有了很細微的時間差,所以它們來到耳朵的時候有不同的相位改變,我們就借著這改變了的相位可以鑒定。
音源的重要性
音響再好,沒有好的音樂也是白搭。雖然MP3、WMA、ATRAC3plus等壓縮格式滿天飛,但是畢竟這是一種有損的壓縮格式,存儲這類音樂的碟片容量可能很大,但是聲音當中的很多元素被壓縮的時候舍棄了。由于臺式音響一般用于臥室和廚房等小空間營造音樂背景,因此我們建議使用臺式音響的消費者可以盡量采用比較耐聽的古典音樂、輕音樂或者收聽調頻收音機,播放高質量大容量的MD也不錯。非現場錄音的流行音樂等這些對于還原質量要求不高的內容,消費者可以有選擇的使用壓縮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