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的加工方法有金剛石車削、金剛石鏜削、珩磨、研磨、超精加工、砂帶磨削和鏡面磨削等。金剛石車削和金剛石鏜削都是利用聚晶金剛石刀具進行切削,珩磨是采用鑲嵌在珩磨頭上的油石(又稱珩磨條)主要對孔進行精整加工。研磨是利用涂敷或壓嵌在研具上的磨料顆粒,通過研具與工件在一定壓力下的相對運動對加工表面進行的精整加工。
高光潔高精度磨削同樣要求機床有很高的精度和剛性,磨削過程是用經精細修整的砂輪,使每個磨粒上產生多個等高的微切削刃,以很小的磨削深度,在適當的磨削壓力下,從工件表面切下很微細的切屑加上微切削刃呈微飩狀態(tài)時的滑擦,擠壓、撫平作用和多次無進給光磨階段的摩擦拋光作用,從而獲得很高的加工精度和物理機械性能良好的高光潔表面。綜上所述,采用精密加工工藝可提高工件的加工精度和表面質量。
超精密加工是處于發(fā)展中的跨學科綜合技術。20 世紀 50 年代至 80 年代為技術開創(chuàng)期。20 世紀 50 年代末,出于航天、國防等技術發(fā)展的需要,美國率先發(fā)展了超精密加工技術,開發(fā)了金剛石刀具超精密切削——單點金剛石切削(Single point diamond turning,SPDT)技術,又稱為“微英寸技術”,用于加工激光核聚變反射鏡、戰(zhàn)術導彈及載人飛船用球面、非球面大型零件等。
傳統(tǒng)的機械加工方法(普通加工)與精密和超精密加工方法一樣。隨著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以及新的測試技術和儀器的采用,其加工精度都在不斷地提高。
加工精度的不斷提高,反映了加工工件時材料的分割水平不斷由宏觀進入微觀世界的發(fā)展趨勢。隨著時間的進展,原來認為是難以達到的加工精度會變得相對容易。因此,普通加工、精密加工和超精密加工只是一個相對概念?其間的界限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變化。精密切削與超精密加工的典型代表是金剛石切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