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編三絕》為一首古琴曲,又名《讀易》、《秋夜讀易》,由孔子《韋編三絕》的故事演變而來。《韋編三絕》是孔子勤讀《易》書的一則典故。《史記·孔子世家》載:“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說卦》、《文言》。讀《易》,韋編三絕。曰:'假我數(shù)年,若是,我于《易》則彬彬矣?!眰鹘y(tǒng)說法,孔子晚年喜歡讀《易》,并且撰寫了《彖》上下、《象》上下、《系辭》上下、《文言》、《序卦》、《說卦》、《雜卦》等,合稱“十翼”,又稱《易大傳》。韋,熟牛皮。古代用竹片寫書,再用皮條編綴成冊。三,指多次。絕,斷。孔子勤讀《易》書,致使編綴的皮條多次斷開。他還說:“如果多給我?guī)啄旯Ψ颍敲?,我對于《易》的知識會更加豐富的。”《論語·述而》載:“子曰:‘加我數(shù)年,五十以學(xué)《易》,可以無大過矣?!?,加與假意近。如果五十歲就開始學(xué)習(xí)《周易》,那么就可以不犯大錯誤了。
古琴樂曲段凝重端方?!盖迹ぷ鞒晌?。」乾意味著事物的開始,坤意味著事物的完結(jié)。古琴聲明朗開闊,表現(xiàn)浩浩蕩蕩的洪荒之始。「乾以易知,坤以簡能?!购喴字刑N涵有無數(shù)的變化,引領(lǐng)了世上萬物花開花落,生生不息。
第二段開始直接進(jìn)入全曲的主旨部分,陰陽變易?!敢魂幰魂栔^道」(《系辭傳》)日月推移,寒暑交替,天道的隱與現(xiàn),君子遭遇的窮與通,無一不體現(xiàn)著陰陽之間的消長變替。
夫子晚年開始讀《易》,對其內(nèi)容、要點、精神、實質(zhì)有了透徹的理解后,又給弟子講解,不知翻閱了多少遍。這樣,把串連竹簡的熟牛皮帶子也給磨斷了多次。即使如此,孔子還謙虛地說:「假我數(shù)年,若是,我于《易》則彬彬矣?!挂馑际钦f:假如再給我?guī)啄甑臅r間來研讀易經(jīng),那么我對于易道,就可以彬彬然而文質(zhì)俱精了。「學(xué)無止境」,夫子在幾千年前就給我們作了的表演。《韋編三絕》,不論文字還是琴曲,都是對夫子一生「默而識之,學(xué)而不厭,誨人不倦」、「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的一種呈現(xiàn),更是勉勵鞭策后人契入圣賢心境的教材。
夫子一生孜孜以求,推行「仁道」,晚年講學(xué),有弟子三千,其中杰出的有七十二賢人。后世評價夫子「德侔天地,道冠古今,刪述六經(jīng),垂憲萬世」,尊其為「大成至圣先師」。
《韋編三絕》為琴曲之珍品,乾坤定位、陰陽清朗、剛?cè)嵯酀?、天人合一,琴音飄然灑脫,若有若無,人與自然融為一體。德音雅樂,曲短境深;涵容攝遠(yuǎn),意猶未盡;學(xué)圣希賢,此曲臻境;云山蒼蒼,江水泱泱,夫子之風(fēng),山高水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