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到處都是生命,光照的淺層水域里有,黑暗的深層水域也里有。海洋是我們地球上生物的棲息地。海洋中已知生活著大約20多萬種生物,海洋動物總質(zhì)量共計325億噸,是陸地動物總質(zhì)量的3.3倍。
如果從海面上一路向海底潛行,在水下200米以內(nèi)是光照區(qū),200米至1000米是弱光區(qū),這里的水溫也急劇下降,當進入1000米以下,就是深海的黑暗區(qū),陽光已經(jīng)照不到這里了。
光照區(qū):(水面至水下200米)這里陽光能夠穿透海水,提供基本能量,讓植物通過光合作用把海水中的化學元素變成食物,這里生活著大量的浮游生物、海藻以及珊瑚礁生物等。這個區(qū)域海洋的生活條件相對一致,面積廣大,動物中除魚類、海洋哺乳動物外,還有大量的海洋無脊椎動物,如水母、頭足類等,以及海洋爬行動物、海鳥等。珊瑚動物在熱帶海洋發(fā)展充分。在海底生活有底棲動物,包括固著動物,如海綿、腔腸動物、管沙蠶等和運動動物,如甲殼類、貽貝、各種環(huán)節(jié)動物、棘皮動物紅海星等。
弱光區(qū):(水下200米至1000米)這里光線基本消失,海水變得異常冰冷,海藻在這里無法生存,食物較為貧乏,但這里有一些生物的尸體、排泄物從水面緩緩落下,為生活在弱光區(qū)的浮游動物、蝦和魚提供了現(xiàn)成的食物。這里的生物多數(shù)長有大大上午眼睛和發(fā)光器官,還有一些動物白天躲在弱光區(qū),夜間則到淺層水域去尋找食物。
深海區(qū):(水下1000米以下)太陽的光線從來照不到這里,終年漆黑一片,也少有沉落的食物,在更深的海下就很少有動物能夠生存。
原索動物是介于海洋無脊椎動物與海洋脊椎動物之間的一類動物。原索動物均系海產(chǎn),包括尾索動物(Urochordata),如海鞘(Ascidia);頭索動物(Cephalochordata),如文昌魚(Branchiostoma)。過去屬于原索類的半索動物,現(xiàn)多數(shù)學者主張放入無脊椎動物內(n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