蝸牛不僅是高蛋白、低脂肪的營養(yǎng)保健食品,而且還有一定的藥用價值。蝸牛作為藥用動物用于治病,在我國已有悠久的歷史。在許多古書上早有記載。李時珍本草綱目對蝸牛的形態(tài)、生活習性以及要有、藥性等記載為詳細。
有的養(yǎng)殖戶外出引回的是一般的商品蝸牛,由于螺體小、性發(fā)育尚未成熟而不產卵,或者是老蝸牛也不產卵,大大影響了養(yǎng)殖戶的養(yǎng)殖積極性。所以選擇種蝸牛時必須注意,每只蝸牛體重必須在45g以上,有生長線、嫩邊圈,引種半個月左右必產卵。
復合菜園土:未污染的田園土30%、沙土30%,黃沙20%,煤渣灰15%,石粉5%,混合粉碎,經太陽曝曬3-5天、殺蟲后,過篩,然后加水使?jié)穸仍?0%左右,即一捏成團,一擊就散。盆內土厚度為:成蝸10cm,生長蝸7cm,幼蝸3cm,飼養(yǎng)1-2月更換1次。
對1月齡內的幼蝸,應喂些鮮嫩菜葉,精飼料用開水燙軟粘在菜葉上,每天喂1次,適溫度應控制在25-30℃,日夜溫差不宜大,噴水時不要直噴幼蝸。生長蝸除青料外,要多投精料,并添加微量元素和添加劑。每天飼喂量為蝸牛體重的7%-10%。飼料應放入食架或食盆,以便清理殘渣。放養(yǎng)密度隨個體增加由密到稀,每平方米400-200只。60×30×25cm的飼養(yǎng)箱可入養(yǎng)100只,5-6個月后,殼高4cm,體重40g以上時即可采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