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屬鑄造俗稱硬模鑄造,是用金屬材料制造鑄件,并在重力下將熔融金屬澆入鑄型獲得鑄件的工藝方法。由于一副金屬型可以澆注幾百次至幾萬次,故金屬型鑄造又稱為型鑄造。
基準面
基準面決定鑄件各部分相對的尺寸位置。所以選擇鑄造基面時,必須和鑄件機械加工的加工基準面統(tǒng)一,其選擇原則為:
1) 非全部加工的鑄件,應盡量取非加工面作為基面。因為加工面在加工過程中,尺寸會因加工而變動,所以可能將造成相對尺寸位置的變動。而且鑄件經(jīng)過加工后,去掉的加工余面也不便檢查。
2) 采用非加工面作基面時,應該選尺寸變動小、可靠的面作基面。用活塊形成的鑄件表面不選為基面。
3) 基面應盡可能平整和光潔,不應當有殘余澆冒口、毛刺、飛翅等。
4) 全部加工的零件,應取加工余量小的面作為基面,以保證機械加工時不至因加工余量不夠而造成廢品。
5) 為了檢驗尺寸方便,是選擇較大的平面作為基面,盡量避免選取彎曲的面,或是有鑄造斜度的面為基面。
分型面選擇
原則:
①簡單鑄件的分型面應盡量選在鑄件的端面上
②矮的盤形和筒形鑄件的分型面應盡量不選在軸心上
③分型面應盡可能地選在同一個平面上
④應保證鑄件分型方便,盡量用或不用活塊
⑤分型面的位置應盡量使鑄件避免做鑄造斜度,而且容易取出鑄件
⑥分型面應盡量不選在鑄件的基準面上,也不要選在精度要求高的表面上
⑦應便于安放澆冒口和便于氣體從鑄型中排出
澆注工藝
常規(guī)澆注:通常情況下澆注應注意下列事項:
1)澆注一定要平穩(wěn),不可中斷液流。應盡量使金屬液沿澆道壁流入型腔,以利于消除氣孔、渣孔等鑄造缺陷。
2)澆注時按照先慢、后快、再慢的澆注原則。
3)澆包嘴應盡可能靠近澆口杯,以免金屬液流過長造成氧化,防止鑄件產(chǎn)生氧化夾雜。例如澆注鋁全金,不要超過50㎜。
4)同樣可以采用砂型鑄造時的澆注經(jīng)驗及注意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