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道在原材料鋼管、鋼板、不銹鋼等在軋制時會形成軋皮;管道在制造、儲運及安裝過程中會形成鐵銹、焊渣和為防腐涂覆在管道上的油質防銹劑,塵土、砂子、水泥、保溫材料等雜質。上述的軋皮、鐵銹、焊渣、防銹劑和泥沙等各種雜質嚴重影響管道的正常使用,因此對管道進行清洗,使管道內恢復材質本身表面。 清洗后,在干凈的金屬表面形成一層致密的化學鈍化膜,可以有效的防止污垢的再次產生,并且能有效的對設備進行保護,使設備不受腐蝕或者其他化學破壞作用,有效的保證設備的和延長設備的使用壽命。
炒菜溫度在200-300℃之間產生的油煙中含有多種有害物質,包括丙烯醛、苯、甲醛、巴豆醛等,均為有毒物質和致癌嫌疑物質。國內外研究均已經(jīng)確認,油煙是肺癌的風險因素。在華人烹調圈中,無論是內地、臺灣、香港還是新加坡的研究,都驗證了油煙與烹調者健康損害之間的密切關系。
改變“急火炒菜”的烹飪習慣。
不要使油溫過熱, 油溫不要超過200℃(以油鍋冒煙為極限),這樣不僅能減輕“油煙綜合癥”,下鍋菜中的維生素也能得到有效保存。
第2招:不用反復烹炸的油。 有的家庭主婦為了節(jié)省點油,炸魚、炸排骨用過的油反復使用也不棄掉,殊不知這里面也含有很多致癌物質。反復加熱的食油,如多次用來炸食品的食油,不僅本身含有致癌物質,它所產生的油煙含致癌物也更多,危害更大。
第3招:一定要做好廚房的通風換氣。廚房要經(jīng)常保持自然通風,同時還要安裝性能、效果較好的抽油煙機。在烹飪過程中,要始終打開抽油煙機,炒完菜10分鐘后再關抽油煙機。
第4招:盡量用蒸、煮、炒等烹飪手段。這樣既可減少食用油的用量,還可減少對食物營養(yǎng)成分的破壞。
1、排放油煙的炊食業(yè)單位必須安裝油煙凈化設施,并保證操作期間按要求運行。油煙無組織排放視同超標。
2、排氣筒出口段的長度至少應有4.5倍直徑(或當量直徑)的平直管段。
3、排氣筒出口朝向應避開易受影響的建筑物。油煙排氣筒的高度、位置等具體規(guī)定由省級環(huán)境保護部門制定。
4、排煙系統(tǒng)應做到密封完好,禁止人為稀釋排氣筒中污染物濃度。
5、飲食業(yè)產生特殊氣味時,參照《惡臭污染物排放標準》臭氣濃度指標執(zhí)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