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畫裝裱的歷史雖長,但留下來的文字記載并不多,據(jù)現(xiàn)存文書,早記載裝裱史料的當推唐代張彥遠《歷代名畫記》,其中提及: " 自晉代已前,裝背不佳,宋時范曄始能裝背。 " 南朝宋的宣城太守,《后漢書》作者,史學家范曄,是我國裝裱史上早期的裝裱名家。到了唐朝,唐太宗大力搜集王羲之的書法和歷代名畫,指定王行直裝褫,楮遂良,王知敬監(jiān)領其事,足見唐代對裱畫的重視。其時,日本國奈良朝使臣來我國學習裝裱技術,唐太宗親命典儀張彥遠面授技藝,從此我國的裝裱技藝流傳日本,在異國生根,開花,結(jié)果。五代時,裝裱技藝進一步發(fā)展。到了北宋,宋徽宗設立畫院,裝裱家列入官職,成為文思院六種待招之一?;始业某珜拢跁嫾?,裝裱家精心探究的基礎上,終于形成了的 " 宣和裱 " 的格式。這標志著我國書畫裝裱技藝遂傳入民間,特別在明,清五百年間,裝裱技藝成為設店裱畫的專門行業(yè),在蘇州、揚州、北京、上海、廣州、湖南、湖北、開封等地先后出現(xiàn)了許多馳名中外的書畫裝裱店鋪。
裝裱書畫需要有完備的工具和材料
工具主要包括:
①工作室,要求寬暢明亮通風。
②案臺,以堅實的木材做成,用朱紅油漆罩面,使之光滑平整。
③大墻或壁,分木板墻和紙墻兩種,前者適用于氣候潮濕之處,后者多用于干燥之處。要求平整、光潔。
④裁刀,用于裁切紙、絹、綾、錦的材料和挖配、裁畫心及修補破洞。其刀刃鋒利平直,呈馬蹄形,又名馬蹄刀。
⑤裁板,用于裁切之墊,多以質(zhì)細紋直的椴木、銀杏木或柳木為之。
⑥裁尺,用于裁切畫心材料時作界尺之用,多用楠木、杉木制成。
⑦棕刷,用樹棕編扎制成,有南、北方之分,前者小且薄,后者大而厚。
⑧排筆,由幾支乃至20余支羊毫筆并排扎接而成,用于刷漿糊。
⑨竹啟子,大毛竹制成,呈劍形,前部薄而光滑,半圓形,后部粗厚。
⑩針錐,用于扎眼、轉(zhuǎn)邊和排毛等。□砑石,用以砑磨畫背,質(zhì)細光滑的鵝卵石為之。另外還有漿油紙,水油紙等。
十字繡怎么裝裱
1、軟裱:
和中國的傳統(tǒng)字畫裝裱方法一樣,直接裱在特殊的紙上。
特點:攜帶方便,便于運輸,宜于收藏,無論大小都可卷起來收于特制的筒中。刺繡時要求針角短,做工需要特別精細。
主要缺點是容易受天氣潮濕干澡影響而收縮變形,在裝裱過程中需要用水先把繡品浸濕,刺繡時用的絲線具有一定的光澤度,浸水后容易使絲線失去光澤,從而影響繡品的色彩。裝裱時間長,需要一周左右。
2、硬裱:
現(xiàn)在裝裱十字繡品過程中常用的裝裱方法。十字繡繡品完成后,直接在繃子上就把繡好的十字繡作品用膠粘在薄木板上,待膠完全粘牢后取下繃子,然后配好裝飾性的卡紙,然后裝框。
特點:色彩不失真,收藏時不容變形,裝裱時間短。但大的十字繡繡品不利于攜帶。
古舊書畫能不重新揭裱的盡可能不要揭裱,因為每揭裱一次,要經(jīng)過熱水悶燙、清水淋洗、化學藥品洗霉去污和修補、全色等多道工序,耗費很多時間,這些無疑會使古舊書畫大受損傷。所以古人曾說古舊書畫非到了“蝴蝶翩翩舞”的破爛程度,一般不要重新揭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