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繡裱框需要幾天 1、清洗.用比較溫和的洗滌用品,放到水里,泡三四分鐘,然后用手輕輕搓揉背面.不要太用力.千萬不要用力搓洗,或放到洗衣機里洗.也不能用漂水之類的洗,這樣會使繡線和繡布掉色.我一般用的是安利的洗衣液,洗出來顏色鮮艷,干凈.洗好后,不要用手擰干,用夾子夾在衣架上自然晾干。 2、熨平.繡品晾干后,應(yīng)用熨斗熨平,注意,要在背面熨.一定不要從正面熨,因為溫度過高會讓繡線糊掉,造成顏色不統(tǒng)一. 3、裝裱.裝裱的材料有卡紙,框條,還有玻璃.框條按材質(zhì),分塑料框,石膏框和實木框.按形狀分為平面框和立體框.價格塑料框便宜,其次是石膏框,貴是實木框.平面框比立體框便宜.具體價格是按使用的長度來算的.你要裱的畫的周長就是你要的框條長度.你可以拿畫到做框的地方選購.讓做框的幫你切割好.(你是沒辦法自己切的) 卡紙可以在裝飾材料店和做框的店買到.圖樣可以自己設(shè)計,自己用小刀就可以制作.樣式可以參照十字繡網(wǎng)站上的樣式. 你先把畫固定在底板上,將多余部分剪掉,然后可以用膠水粘上去,也可以用小釘子把畫釘在底板上.然后放上玻璃,再把做好的框條放上去固定住,就可以了。
古舊書畫能不重新揭裱的盡可能不要揭裱,因為每揭裱一次,要經(jīng)過熱水悶燙、清水淋洗、化學(xué)藥品洗霉去污和修補、全色等多道工序,耗費很多時間,這些無疑會使古舊書畫大受損傷。所以古人曾說古舊書畫非到了“蝴蝶翩翩舞”的破爛程度,一般不要重新揭裱。
沿革 書畫裝裱在中國有悠久的歷史。早在戰(zhàn)國時期就有帛畫、繒書,至西漢即有裝裱的繪畫出現(xiàn)。如湖南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畫上端,裝有扁形木條,系有絲繩,木條兩端還系有飄帶。南北朝時書畫裝裱多赤軸青紙,裱工有范曄、徐愛、巢尚之等人。書畫裝裱材料主要有: ①紙,多用生宣紙,一般用作托畫心,托綾絹或配覆背等。 ②絹,是平紋織物,用蠶絲織成,有粗細之分 ③綾,亦用蠶絲織成,并織有各種圖案,多用于裱幅的天頭、地頭、隔水等。 ④錦,絲織物,多為二方連續(xù)或四方連續(xù)的圖案。多作手卷包首、冊頁封面、軸幅錦眉和邊框等。 ⑤漿糊,托裱所需的粘合劑。用去掉筋麩皮的淀粉或上好面粉打成,打漿時需放入適量明礬,以防以后蟲蛀。 ⑥顏料,即中國畫顏料,用于染制紙、絹、綾及為破損的畫心補色等。 ⑦膠礬水,用膠和明礬及水三者混合而成,用于加固裱件的色彩和紙絹質(zhì)地。 ⑧軸頭,用在掛軸式和手卷式的裝裱中。前者多用紫檀木、紅木、花梨、瓷 角、金屬等制成,呈蘑菇頭等形狀;安裝在地桿的兩端,既起到裝飾作用,又便于畫卷懸掛。后者常用、瓷及金屬等材料為主,圓形裝于卷尾的上下兩端。 ⑨畫桿,分天桿、地桿,以杉木為主,要求平直,其中地桿要一定重量。 ⑩繩、帶、別,用于捆扎別緊裱物。另外還須備有一些化學(xué)藥品,加、草酸、過氧化氫、丙酮、等,用于清除霉跡、跡等。
裝裱書畫需要有完備的工具和材料 工具主要包括: ①工作室,要求寬暢明亮通風。 ②案臺,以堅實的木材做成,用朱紅油漆罩面,使之光滑平整。 ③大墻或壁,分木板墻和紙墻兩種,前者適用于氣候潮濕之處,后者多用于干燥之處。要求平整、光潔。 ④裁刀,用于裁切紙、絹、綾、錦的材料和挖配、裁畫心及修補破洞。其刀刃鋒利平直,呈馬蹄形,又名馬蹄刀。 ⑤裁板,用于裁切之墊,多以質(zhì)細紋直的椴木、銀杏木或柳木為之。 ⑥裁尺,用于裁切畫心材料時作界尺之用,多用楠木、杉木制成。 ⑦棕刷,用樹棕編扎制成,有南、北方之分,前者小且薄,后者大而厚。 ⑧排筆,由幾支乃至20余支羊毫筆并排扎接而成,用于刷漿糊。 ⑨竹啟子,大毛竹制成,呈劍形,前部薄而光滑,半圓形,后部粗厚。 ⑩針錐,用于扎眼、轉(zhuǎn)邊和排毛等?!蹴际靡皂寄ギ嫳?,質(zhì)細光滑的鵝卵石為之。另外還有漿油紙,水油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