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材泛指用于工民建筑的木制材料,通常被為軟材和硬材。工程中所用的木材主要取自樹木的樹干部分。木材因取得和加工容易,自古以來就是一種主要的建筑材料。
木材按樹種進行分類,一般分為針葉樹材和闊葉樹材。
缺陷
也稱疵病,可分為三大類:
① 天然缺陷。如木節(jié)、斜紋理以及因生長應力或自然損傷而形成的缺陷。包含在樹干或主枝木材中產枝條部分稱為木節(jié),按照連生程度可以分為死節(jié)和活節(jié);按照木節(jié)材質可以分為健全節(jié)和腐朽節(jié)。原木的斜紋理常稱為扭紋,對鋸材則稱為斜紋。
② 生物為害的缺陷。主要有腐朽、變色和蟲蛀等。
③ 干燥及機械加工引起的缺陷。如干裂、翹曲、鋸口傷等。缺陷降低木材的利用價值。
為了合理使用木材,通常按不同用途的要求,限制木材允許缺陷的種類、大小和數(shù)量,將木材劃分等級使用。腐朽和蟲蛀的木材不允許用于結構,因此影響結構強度的缺陷主要是木節(jié)、斜紋和裂紋。
密度是某一物體單位體積的質量,通常以g/cm³ 或kg/m³ 表示。木材系多孔性物質,其外形體積由細胞壁物質及孔隙(細胞腔、胞間隙、紋孔等)構成,因而密度有木材密度和木材細胞物質密度之分。前者為木材單位體積(包括孔隙)的質量;后者為細胞壁物質(不包括孔隙)單位體積的質量。
木材密度:是木材性質的一項重要指標,根據(jù)它估計木材的實際重量,推斷木材的工藝性質和木材的干縮、膨脹、硬度、強度等木材物理力學性質。木材密度,以基本密度和氣干密度兩種為常用。
含水率
指木材中水重占烘干木材重的百分數(shù)。木材中的水分可分兩部分,一部分存在于木材細胞胞壁內,稱為吸附水;另一部分存在于細胞腔和細胞間隙之間,稱為自由水(游離水)。當吸附水達到飽和而尚無自由水時,稱為纖維飽和點。木材的纖維飽和點因樹種而有差異,約在23~33%之間。當含水率大于纖維飽和點時,水分對木材性質的影響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