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電熱絲 緊貼玻璃表面 加熱 受熱不均勻玻璃自然裂開。
2.棉線 浸透煤油,把棉線浸上煤油放到要劃開的位置,然后用火點燃,待棉線燒過后將玻璃放進水里就可以了!
玻璃是無頂形態(tài),沒有固定的熔點,所以你靠加熱或加熱冷卻能夠改變玻璃內(nèi)部的質點排布,也就是說不像晶體那樣你加熱一段時間后才在這個溫度下慢慢變形成為流體,而玻璃是加熱的時候就不斷產(chǎn)生變形,冷卻后馬上在當時的狀態(tài)下固定,所以用上述方法可以的
建筑節(jié)能作為節(jié)約能源的重要組成部分,關系著國計民生,它不僅僅是哪一個國家的問題。建筑節(jié)能首先應從玻璃節(jié)能開始。一般來講,作為建筑物的一種外圍護結構,幕墻的功能要求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滿足結構強度及性要求;
2.控制熱量傳遞;
3.控制空氣交換;
4.控制日光照射;
5.控制凝結水汽;
6.控制雨水滲透;
7.控制噪聲;
8.控制火災;
9.建筑美學功能;
10.滿足經(jīng)濟性要求。
安裝玻璃
⑴ 明框幕墻:明框幕墻是用壓板和橡皮將玻璃固定在橫梁和立柱上。固定玻璃時,在橫梁上設置定位墊塊,墊塊的擱置點離玻璃垂直邊緣的距離宜為玻璃寬度的1/4,且不宜<150mm,墊塊的寬度應≯所支撐玻璃的厚度,長度不宜<25mm。
明框玻璃幕墻
⑵ 隱框幕墻玻璃:隱框幕墻的玻璃是用結構硅酮膠粘結在鋁合金框格上,從而形成玻璃單元塊。玻璃單元塊在工廠用專用打膠機完成。玻璃單元塊制成后,將單元塊中鋁框格的上邊掛在橫梁上,再用專用固定片將鋁框格的其余三條邊鉤夾在立柱和橫梁上,框格每邊的固定片數(shù)量不少于二片。
⑶ 半隱框幕墻:半隱墻幕墻在一個方向上隱框,在另一方面上則為明框。隱框方向上的玻璃邊緣用結構硅硐膠固定,在明框方向上的玻璃邊緣用壓板和連接螺栓固定,隱框邊和明框邊的具體施工方法可分別參照隱框幕墻和明框幕墻的玻璃安裝方法。
⑷玻璃與構件不得直接接觸,玻璃四周與構件凹槽底部應保持一定的空隙,每塊玻璃下應至少放置兩塊寬度與槽口寬度相同、長度不小于100mm的彈性定位墊塊;玻璃四周鑲嵌的橡膠條材質應符合設計要求,鑲嵌應平整,橡膠條比邊框內(nèi)槽長1.5~2%,橡膠條在轉角處應斜面斷開,并用粘結劑粘結牢固后嵌入槽內(nèi)。
點支式玻璃固定方式
⑸ 高度超過4m 的無骨架玻璃(全玻)幕墻應吊掛在主體結構上,吊夾具應符合設計要求,玻璃與玻璃、玻璃與玻璃肋之間的縫隙應用硅酮結構密封膠填嵌密實。
⑹掛架式(點支承)玻璃幕墻應采用帶萬向頭的活動不銹鋼爪,其鋼爪間的中心距離應大于250mm。
玻璃,英文名稱Glass,在中國古代亦稱琉璃,日語漢字以硝子代表。是一種較為透明的固體物質,在熔融時形成連續(xù)網(wǎng)絡結構,冷卻過程中粘度逐漸增大并硬化而不結晶的硅酸鹽類非金屬材料。普通玻璃化學氧化物的組成為Na2O?CaO?6SiO2,主要成份是二氧化硅。
玻璃的歷史
玻璃初由火山噴出的酸性巖凝固而得。公元前3700年前,古埃及人已經(jīng)能制造出玻璃裝飾品和簡單的玻璃器皿。當時只有有色玻璃。公元前1000年前,中國制造出無色玻璃。公元12世紀,出現(xiàn)了用于交換的商品玻璃,并開始成為工業(yè)材料。18世紀,為適應研制望遠鏡的需要,制出光學玻璃。1873年,比利時首先制出平板玻璃。1906年,美國制出平板玻璃引上機。1959年英國皮爾金頓玻璃公司向世界宣告平板玻璃的浮法成型工藝研制成功,這是對原來的有槽引上成型工藝的一次革命。此后,隨著玻璃生產(chǎn)的工業(yè)化和規(guī)?;?,各種用途和各種性能的玻璃相繼問世?,F(xiàn)代,玻璃已成為日常生活、生產(chǎn)和科學技術領域的重要材料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