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崖石刻,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摩崖石刻是指人們在天然的石壁上摩刻的所有內容,包括上面提及的各類文字石刻、石刻造像,還有一種特殊的石刻———巖畫也可歸入摩崖石刻。狹義的摩崖石刻則專指文字石刻,即利用天然的石壁刻文記事。 摩崖石刻是中國古代的一種石刻藝術,指在山崖石壁上所刻的書法、造像或者巖畫。摩崖石刻起源于遠古時代的一種記事方式,盛行于北朝時期,直至隋唐以及宋元以后連綿不斷。摩崖石刻有著豐富的據馮云鵬《金石索》曰:“就其山而鑿之,曰摩崖?!?/p>
前輩先賢對摩崖石刻的論述,有兩種看法,一種認為摩崖石刻是專指石刻文字;一種認為包括石刻文字和造像。
摩崖石刻不是有著豐富的歷史內涵和史料價值,許多摩崖石刻為政治或文化名人所題,書法精美,具有珍貴的藝術價值。同時,這些不同年代、不同民族文字的摩崖石刻,或富于天然之意趣,或體量巨大、氣勢恢弘,或為名家手筆,為秀美的自然風景增加了深厚的人文內涵。
在中國的廣大風景名勝區(qū)和過去的人類活動地點,保存著許多重要的摩崖石刻,被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有八處,分布在山東、陜西、湖南、湖北、四川、云南和福建等,字體包括篆、隸、楷、草、行等,內容涉及范圍很廣,包括文學、人物生平、歷史、醫(yī)藥和水利等方面的內容。
不知摩崖不皆題名也。即桂林諸山,詩、賦、贊、頌姑無論,唐宋《平蠻》諸碑、韓云卿《舜廟碑》,非巍然巨制乎?……晉、豫、齊、魯間佛經、造像,亦往往刻于崖壁……蓋摩崖,猶‘碑’也,為通稱,為虛位,亦為刻石之綱,其文字則條目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