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干地支簡稱干支,是中國古代用來計算歷法的一套符號,其中天干有十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有十二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天干與地支結(jié)合起來組成六十位干支,也稱六十花甲。四柱預測的完整模式就是四柱太陽律月亮律。
在預測的時候,既不因遇到太陽律組合的好,就以為就可定位為上等,也不要以為月亮律好而不顧及太陽律的組合,而是需要綜合的進行分析與判斷,這樣才會得出與現(xiàn)實吻合的結(jié)論。以一個人出生的年月日時所代表的天干地支配成八個字,以《易經(jīng)》為理論基礎,以陰陽五行的生克制化為手段,對人一生的吉兇禍福進行預測。
八字預測是根據(jù)八字命局中的用神忌神對日干的各種喜忌作用關系,來判定這個人一生的吉兇狀況、榮枯盛衰。簡單地說就是空間與時間的關系;天干地支的陰陽配合很簡單,是單數(shù)為陽雙數(shù)為陰,即天干陽性計有甲、丙、戊、庚、壬,陰性計有乙、丁、己、辛、癸,地支陽性計有子、寅、辰、午、申、戊,陰性計有丑、卯、巳、未、酉、亥。
“八字”也叫四柱(年柱、月柱、日柱、時柱),每柱兩個字,上為天干,下為地支,正好八個字,所以稱為“八字”。相傳在黃帝時期,即由天皇氏制干支,伏羲氏作甲歷,創(chuàng)建了中國的歷法(如今的太陰歷)。從黃帝紀元起,今日已歷七十八個花甲。一個花甲六十年,由天干、地支依序排列循環(huán)組合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