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電站電網的實時監(jiān)控需要采集大量的數(shù)據(jù)值,并進行綜合處理,工控技術的介入方便處理了大量的信息。
工控出現(xiàn)完善了制造業(yè)和建造業(yè)的和,解決原本需要的溫度、壓力、氣體流量、液體流量等工業(yè)需要。在原本需要半自動化與手動化工作演變?yōu)樽詣踊M行,包括常見的空氣開關、壓力變送器、流量表等。
無源底板的插槽由總線擴展槽組成。總線擴展槽可依據(jù)用戶的實際應用選用擴展ISA總線、PCI總線和PCI-E總線、PCIMG總線的多個插槽組成,擴展插槽的數(shù)量和位置根據(jù)需要有一定選擇,但依據(jù)不同PCIMG總線規(guī)范版本各種總線在組合搭配上有要求,如PCIMG1.3版本總線不提供ISA總線支持,該板為四層結構,中間兩層分別為地層和電源層,這種結構方式可以減弱板上邏輯信號的相互干擾和降低電源阻抗。底板可插接各種板卡,包括CPU卡、顯示卡、控制卡、I/O卡等。
工業(yè)電源
早期在以Intel 奔騰處理器為主的之前的工控機主要使用為AT開關電源,與PC機一樣主要采用的是ATX電源,平均無故障運行時間達到 250 000 小時。
其他配件
IPC的其他配件基本上都與PC機兼容,主要有CPU、內存、顯卡、硬盤、軟驅、鍵盤、鼠標、光驅、顯示器等。工控機箱標準長度為19英寸,高度為4U。
可編程序控制器的英文為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在二十世紀70-80年代一直簡稱為PC。由于到90年代,個人計算機發(fā)展起來,也簡稱為PLC;加之可編程序的概念所涵蓋的范圍太大,所以美國AB公司首次將可編程序控制器定名為可編程序邏輯控制器(PLC-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為了方便,仍簡稱PLC為可編程序控制器。有人把可編程序控制器組成的系統(tǒng)稱為PCS可編程序控制系統(tǒng),強調可編程序控制器生產廠商向人們提供的已是完整的系統(tǒng)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