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顙魚為雜食性魚類,常處水體下層,喜在夜間覓食。投喂時必須注意以下要點。 [8]
餌料精細:黃顙魚對餌料中的蛋白質和餌料質量要求較高。投喂全價配合飼料,要求飼料中蛋白質含量在35%~45%,粗脂肪5%~8%。人工配合飼料可參用以下配方:魚粉30%~40%,豆餅20%~30%,菜餅10%~35%,次粉15%~18%,米糠10%~15%,誘食促長添加劑2%~5%。配合飼料應采用正規(guī)飼料廠家生產(chǎn)的專用配合飼料,以確保營養(yǎng)成分和飼料質量。 [8]
馴化訓練:天然野生黃顙魚,喜晝伏夜出攝食,故必須經(jīng)過馴食訓練,使其適應白天攝食,一般需要馴食1周左右。馴化時配以固定的投餌信號如敲擊飼料桶,進行定點、定時投飼訓練,先用魚餌沿池邊潑撒吸引魚種,連續(xù)2天左右待魚種陸續(xù)游來攝食,再慢慢添加人工飼料拌入餌料中,定點投到水池固定地點,后使黃顙魚養(yǎng)成定點、定時攝食習慣。 [8]
合理投喂:黃顙魚因個體小,攝食慢,投喂時應注意“盡早開食、少喂多餐”,根據(jù)天氣、水溫、水質等情況科學投料,使黃顙魚盡早采食生長。4月前后,可每日投喂2次,投喂量為魚體重的1%~3%;5~9月,每天投喂3~4次,投喂量為魚體重的3%~5%;10月后,隨天氣轉涼,魚體增重,每天可投喂2次,投喂量為魚體重的1%~2%。
黃顙魚有消腫療效
《醫(yī)林集要》曾中記載,黃顙魚可治水氣浮腫,即以黃顙魚配綠豆、大蒜,用水煮爛,去魚食豆,并取汁調商陸末服。攻補兼施,對脾虛而腫滿甚者尤其適宜。在《本草綱目》中也曾記載過黃顙魚有消腫的療效“煮食消水腫,利小便;反荊芥?!背酥?,在《普濟方》還曾記載過黃顙魚可治喉痛的病癥:"治喉痹,黃顙魚頰骨燒灰出火毒,以茶清調下三錢匕。"
提到黃顙魚,不少人都會以為這是什么新奇物種,但要是對四川人說“黃辣丁”、跟湖北人提“黃鴨叫”或是對東北人講“嘎牙子”,大家立刻就會反應過來那即是人們常吃的狀若鯰魚卻長不過小臂的淡水魚,除此之外,它在湖南又名“黃骨魚”,到了上海更是從滬上方言“??魚”的諧音里簡寫成了“昂刺魚”,然而它的俗名絕不僅于此,倘若把各地區(qū)對它的叫法編繪起來,怕是能完成一張簡略的中國地圖了。
黃顙魚(學名:Pelteobagrus fulvidraco)是鲿科、黃顙魚屬一種常見的淡水魚。體延長,稍粗壯,吻端向背鰭上斜,后部側扁。頭略大而縱扁,頭背大部裸露。吻部背視鈍圓??诖蟆Q壑械却?。鼻須位于后鼻孔前緣,伸達或超過眼后緣。鰓孔大,向前伸至眼中部垂直下方腹面。背鰭較小,具骨質硬刺,前緣光滑。脂鰭短,基部位于背鰭基后端至尾鰭基中央偏前。臀鰭基底長,起點位于脂鰭起點垂直下方之前。胸鰭側下位,骨質硬刺前緣鋸齒細小而多。腹鰭短,末端伸達臀鰭。肛門距臀鰭起點與距腹鰭基后端約相等。尾鰭深分叉,末端圓?;铙w背部黑褐色,至腹部漸淺黃色。沿側線上下各有一狹窄的黃色縱帶,約在腹鰭與臀鰭上方各有一黃色橫帶,交錯形成斷續(xù)的暗色縱斑塊。尾鰭兩葉中部各有一暗色縱條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