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還是一個年輕的星球,對于當下的人們來說,各種資源還是一種富余的狀態(tài),但是看長遠一點就會發(fā)現(xiàn)這些資源其實是少得可憐了,所以在資源的利用上面需要更合理。木材作為一種不可或缺的材料,使用率很高,但是樹木已經是遭到了大量的砍伐,雖然已經有所控制,但木材的損耗還是很高,因為在木材回收方面的力度還不夠大。
如果能夠將這些方面浪費的木材通過木材回收的方式再次利用起來,通過一些方式加工成一些能夠使用的東西,不僅是減少了廢物的產生,更是創(chuàng)造了新的利益,這樣一來對于木材資源的利用上也將有一個很大的提升。
防腐方法的可靠性,也因木材樹種不同而有很大差異。防腐處理的一個重要的要求,就是要使處理材的防腐劑吸收量達到適當目標。在這方面許多木材的邊材輕易于達到要求,但心材可能是非滲透性的。歐洲赤松要能處理好邊材就可以了,因心材具有明顯的天然耐久性。但對另一些樹種則不然,如云杉心材也不耐腐,而且心材和邊材的滲透性都很差,不易讓防腐劑進入。
缺乏科學分類方法和分類依據。除常見的楊木、白松(商品名)、紅松等木材樹種外,其他木材一般人員不能識別,影響了對優(yōu)良木材的加工利用,不能使優(yōu)良木材發(fā)揮其應有價值。收購戶、加工戶對輕質(低密度)木材有一定偏好,收購價較高,硬、重木材反而價格較低,不愿意使用。原因可能是施工戶、裝修人員喜歡輕的板材,易搬運、易加工。實際上部分硬質木材,如榆等品質特性遠較輕軟的楊、白松為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