廚房油煙管道 1、排放油煙的炊食業(yè)單位必須安裝油煙凈化設施,并保證操作期間按要求運行。油煙無組織排放視同超標。 2、排氣筒出口段的長度至少應有4.5倍直徑(或當量直徑)的平直管段。 3、排氣筒出口朝向應避開易受影響的建筑物。油煙排氣筒的高度、位置等具體規(guī)定由省級環(huán)境保護部門制定。 4、排煙系統(tǒng)應做到密封完好,禁止人為稀釋排氣筒中污染物濃度。 5、飲食業(yè)產生特殊氣味時,參照《惡臭污染物排放標準》臭氣濃度指標執(zhí)行。
廚房油煙中含有300多種有害物質,主要的肺癌致癌物是DNP,家庭主婦在廚房里準備一餐時所吸入的DNP,竟然是室外新鮮空氣中的188倍!更讓人震驚的是,在通風系統(tǒng)差、燃燒效能極低的炊具上做飯,對健康造成的損害,等于每天吸兩包煙!
我們平時炒菜散發(fā)出的油煙是食用油和食物在高溫條件下,產生的大量熱氧化分解產物。烹調時,油脂受熱,當溫度達到食用油的發(fā)煙點170℃時,出現初期分解的藍煙霧,隨著溫度繼續(xù)升高,分解速度加快,當溫度達250℃時,出現大量油煙,并伴有刺鼻的氣味,油煙粒度在0.01微米-0.3微米。
改變“急火炒菜”的烹飪習慣。 不要使油溫過熱, 油溫不要超過200℃(以油鍋冒煙為極限),這樣不僅能減輕“油煙綜合癥”,下鍋菜中的維生素也能得到有效保存。 不用反復烹炸的油。 有的家庭主婦為了節(jié)省點油,炸魚、炸排骨用過的油反復使用也不棄掉,殊不知這里面也含有很多致癌物質。反復加熱的食油,如多次用來炸食品的食油,不僅本身含有致癌物質,它所產生的油煙含致癌物也更多,危害更大。
每一種油脂產品都有“煙點”,也就是開始明顯冒煙的溫度。過去那種顏色暗淡的粗油,往往在130度以上就開始冒煙,而對于大部分如今的純凈透明油脂產品來說,這個溫度通常在200度左右,有的甚至更高。日常炒菜的合適溫度是180度,實際上是無需冒煙之后才下菜的。換句話說,冒油煙之后再放菜,是粗油時代的習慣,用如今的純凈油脂烹調,冒油煙時的溫度已經太高了,不僅對油有害,對維生素有破壞,油煙本身就是一種嚴重的空氣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