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命是我國從古代流傳至今的一種傳統(tǒng)文化,我們所說的算命是民間俗稱,學術(shù)上的專業(yè)稱謂叫預測,研究算命的學術(shù)叫易學、也叫術(shù)數(shù)。由于其頗為深奧和神秘,加上人們對這門學問缺乏正確及深入的了解,便給了江湖術(shù)士招搖撞騙的機會,且社會上裝神弄鬼、招搖撞騙、故弄玄虛的“大師”泛濫,久而久之便使這門學問有了迷信色彩。
易學在中國歷史上源遠流長,據(jù)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算命或起于先秦,當古埃及人用紙草記事、古巴比倫人以泥版為書時,中國的古人劈竹成篾,削薄打磨、火烤編連,將鮮活的史實書于竹簡,傳遺后世。算命的起源大約可以追溯到夏商時期,從出土的甲骨文大多是卜辭這一點可以得到印證,那時候的人們在舉行婚嫁、征伐、祭祀等重大事情之前,都會燒龜甲或演蓍草對該事進行虔誠的卜筮,借此判斷吉兇,這大抵是早期算命術(shù)的萌芽。到了周朝時期,周文王、周公等人在前人經(jīng)驗的基礎(chǔ)上整理成書,取名為《周易》,才把卜筮之術(shù)上升到理論層面。人們對命運的大膽探索及陰陽五行學說的確立是在春秋時期,再到東漢王充稟氣說的創(chuàng)立,使中國的命學理論有了明確的哲學根基,逐漸形成了一套有理論、有方法的卜卦算命系統(tǒng),之后則算命開始逐步得以發(fā)展,具體的發(fā)展過程比較漫長。
一、能說會道,口嘴乖巧,演講能力強(七殺+傷官)所謂說者,就要有很強的邏輯觀念,能抵抗別人的理論,產(chǎn)能按照自己的意志與觀念去思索去表達,因此就必須有七殺來抗護不可。另外,生動的言論,好勝的心性,以及適雅的夸張則是傷官所能及的。二、求名和求利(傷官+正財)好名,好表現(xiàn)自己是傷官的心性;好利則是正財?shù)奶匦?。三、適合公職、適合公務(wù)員、適合幕僚、適合仕途(正官+正印)當官需要什么,當然是"官"和"印"了,沒有"印",這個"官"就當不長久了,這個道理就不用多說了,而且傷官者一般鬼點子多,有機靈、靈巧的特征。四、、司法、權(quán)力(七殺+正印)七殺者,兇而猛,是故多主生殺大以,前提是自身日干力量不弱才能擔當七殺大權(quán),因此以正印生助之,目的在于"身殺兩停"。五、慈母、老師、師長、長輩、貴人(正印+食神)正印者有耐心,不考慮付出與得失,任勞任怨,則以食神為先。六、軍人、黑道(七殺+劫財)劫財有著強烈的行動力,攻擊力,操作迅速猛敢,七殺則為堅強不屈的性格,嚴格的紀律、威嚴的陣勢為明顯的特征。七、好吃懶做(正財+比劫)正財為"吃",比劫為"做",如果身弱財旺、比劫無力,是為好吃懶做;如果身旺,顯為好吃不懶做。八、是非難纏之人(傷官+劫財)傷官為求新鮮、夸大及不停地揭發(fā)別人的穩(wěn)私;劫財是以強烈的操作欲與行動力破壞別人的安寧。
談及算命大部分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八字算命,它是為人們熟知和應(yīng)用廣泛的算命術(shù)之一。八字算命由來已久,有人認為它產(chǎn)生于傳說的鬼谷子時代,并寫下了《鬼谷子命書》,但有不少學者認為《鬼谷子命書》是假托古人所作,實屬宋代時期的作品。關(guān)于四柱八字算命術(shù)究竟起源于何時,學術(shù)界比較統(tǒng)一的看法是兩漢時期,并推崇王充為算命術(shù)的祖師爺。王充(公元27年—約公元97年),字仲任,會稽上虞(今浙江紹興上虞)人,是東漢時期的思想家、文學批評家。他是一個唯物主義哲學家,他以“元氣說”為理論基石,極力反對當時興盛的讖(chèn)緯神學,批判君權(quán)神授觀念。他認為人的精神來源于人的生理結(jié)構(gòu),“人死血脈竭,竭而精氣滅,滅而形體朽,朽而成灰土,何用為鬼?”人死如燈滅哪有什么鬼神之說。正是這位唯物主義先哲,在大作《論衡》中,提出了一系列算命理論,開創(chuàng)了我國八字算命的先驅(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