鉑金(Platinum,簡稱Pt),是一種天然形成的白色貴重金屬。鉑金早在公元前700年就被人類發(fā)現(xiàn),在人類使用鉑金的2000多年歷史中,它一直被認為是貴的金屬之一。
在礦物分類中,鉑族元素礦物屬自然鉑亞族,包括銥、銠、鈀和鉑的自然元素礦物。鉑族元素礦物均為等軸晶系,單晶體極少見,偶爾呈立方體或八面體的細小晶粒產(chǎn)出。
物理性質(zhì)
純鉑為帶光澤、有可延展性的銀白色金屬。 [1] 它的可延展性是所有純金屬中的,勝過金、銀和銅,但其可鍛鑄性卻比金低。鉑金屬的抗腐蝕性極強,在高溫下非常穩(wěn)定,電性能亦很穩(wěn)定。它在任何溫度下都不會氧化,但可被各種鹵素、氰化物、硫和苛性堿侵蝕。鉑不可溶于氫氯酸和硝酸,但會在熱王水中溶解,形成氯鉑酸(H2PtCl6)。
這些物理性質(zhì)都使鉑成為了工業(yè)上應用廣泛的金屬。由于能夠抵抗侵蝕和保留光澤,所以鉑還可以用于制首飾。
化學性質(zhì)
鉑的常見氧化態(tài)為+2和+4。鉑的+1和+3較少見,雙金屬(或多金屬)化合物中的金屬鍵可以提高其穩(wěn)定性。四配位鉑(II)化合物通常具有由16個電子形成的平面四邊形結(jié)構(gòu)。單質(zhì)鉑金屬的反應性很低,但它會在熱王水中溶解,產(chǎn)生氯鉑酸(H2PtCl6)
鋅銀電池按工作性質(zhì)可分為三類,類是原電池(或一次電池),第二類是蓄電池(或二次電池),第三類是貯備電池(或電池)。鋅銀電池按電池結(jié)構(gòu)和特性可以分為兩大類六種電池,類是非荷電態(tài)(或干放式),第二類是荷電態(tài)電池。類電池是人工蓄電池,電池在使用前需要經(jīng)過1~3次充放電循環(huán)才能正常工作。第二類電池又分為干式和濕式兩種方式,干式是指人工一次或二次電池、自動電池,濕式是指原電池、扣式電池、一次二次電池或全密封電池。干式的主要特點是使用前電池不能輸出電能,需要一個的過程;濕式的主要特點是電池在使用前已經(jīng)具備輸出電能的能力,主要接上用電裝置就可以使用。無論干式還是濕式,這類電池在使用前不需要充電。鋅銀電池按放電倍率分類可以分為五類。類是低倍率電池,放電率小于0.5C;第二類是中倍率電池,放電率為0.5~3.5C;第三類是高倍率電池,放電率為3.5~7C;第四類是超高倍率電池,放電率大于7C;第五類是扣式電池,放電電流不超過1mA。鋅銀電池的分類并不是相互獨立的,而是相互聯(lián)系。
鈀催化劑的種類很多,簡單地可分為有載體的鈀催化劑和無載體催化劑,在實際應用中,基本上都是有載體的鈀催化劑,這些載體主要有各種氧化鋁、沸石、碳載體等,在化工過程中主要應用在各種加氫還原過程。既有全加氫,也有選擇加氫,既有氣相過程、也有液相過程。這些典型的過程有:醇、醛、酸、酯、酸酐、芳烴、雜環(huán)化物中不飽和鍵的加氫飽和,加氫還原反應。例如乙烯、丙烯、丁烷丁烯餾分中炔烴、二烯烴的選擇加氫脫除。采用含千分之幾鈀含量的氧化鋁載體催化劑。反應條件一般在50~150℃,壓力0.5~3MPa,氣相或液相進行。又如醋酸或醋酸乙酯加氫生產(chǎn)乙醇,順丁烯二酸酐加氫生產(chǎn)丁二酸,進一步加氫生產(chǎn)丁二醇??啡┘託涿擊驶a(chǎn)呋喃,進一步加氫生產(chǎn)四氫呋喃。一般采用含鈀量在百分之幾的鈀含量的碳載體催化劑,成功地實現(xiàn)了大規(guī)模工業(yè)化生產(chǎn)。反應條件為苛刻的是對苯二甲酸中微量對羧基苯甲醛的脫除。對二甲苯氧化生產(chǎn)對苯二甲酸中含有0.1~0.5%的對羧基苯甲醛,后者的存在,影響聚酯的質(zhì)量,必需去除至25ppm以下,采用含鈀6%的鈀—碳催化劑,在10MPa及200~300℃高溫,對對苯二甲酸水溶液條件下進行加氫反應,實現(xiàn)了對苯二甲酸的精制。